中国青年网

教育

首页 >> 文字列表 >> 正文

“能出汗的体育课”如何上

发稿时间:2025-02-19 09:40:00 来源: 中国教育报

  日前,北京市教委和北京市体育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的若干措施》,提出将通过打造“能出汗的体育课”、大力开展学生“班级赛”、促进体教融合等8条举措,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构建集运动、卫生、心理、营养为一体的中小学“大健康”教育格局,将身心健康教育融入学校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体系。

  “能出汗的体育课”应该怎么上?如何补齐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短板?如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突出运动时间和质量

  让痛快流汗成为体育课常态

  文件明确,学校要开齐开足体育课,不得以任何形式挤占体育课,杜绝“阴阳课表”。新学期北京小学和初中每天1节体育课,高中每周3—5节体育课,没有体育课的当天要安排不少于45分钟的体育锻炼。

  打造“能出汗的体育课”是此次“体育八条”落实的重点。在体育课的实施过程中,“体育八条”明确要求切实做好体育课运动负荷监测,杜绝“说教课”和“不出汗”的体育课,每节体育课安排不少于10分钟体能练习,防止教学内容碎片化、随意性。

  除了强调学校体育课时要求,“体育八条”对体育课的内容也提出了新要求。小学、初中要将“三大球”至少一项纳入体育课必修内容,高中要开设“三大球”模块教学。积极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冰雪运动的普及推广活动,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应将冰雪内容列入体育课开展教学。各中小学每年要组织全员参加的冬季长跑或春季接力跑活动。

  学生在校一日生活包括课内、课间和课后。“体育八条”提出,学校要对课内、课间、课后服务进行一体化设计,充分利用大课间和课后服务,组织学生开展球类、跳绳、踢毽、跳皮筋等不少于10个项目的轮换活动,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每名学生掌握至少2项运动技能。其中,义务教育学校要落实大、小课间时长要求,督促学生离开座位、走出教室、走向户外、走进阳光,探索具有本校特色和适合学生活动的项目。

  全面部署“班级赛”

  让“人人参与”成为校园新风

  去年下半年,北京市教委印发“班级赛”管理办法,并向每所学校提供了专项经费支持。今年春季新学期,北京各中小学将按照市教委统一要求,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方案,组织学生开展班级赛,真正做到“班班有比赛、人人都参与”。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体育八条”另一大亮点,是首次在北京中小学全面部署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的“班级赛”。近年来,北京市引导学校广泛开展体育班级赛行动,建立了市、区、校、班四级校园体育联赛机制,促进各类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全员化、常态化、品牌化。

  “学校体育最重要的属性就是面向人人、惠及人人,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研究,我们发现‘班级赛’是学生参与并感受体育乐趣最好的形式。它不仅普及面大,而且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和热情,还可以教会学生敬畏规则,尊重裁判,尊重对手,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体育八条”明确,学校每学期要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班级联赛,小学每班不少于5场,初中不少于4场,高中不少于3场,比赛项目可由学校因地制宜设计安排。校园足球、篮球、排球特色学校则组织学生开展相应“三大球”班级联赛,每班每学期不少于5场。“老师也要把‘班级赛’当作重要的教育阵地,不仅教会学生如何去赢,更要教会学生怎么面对失败,如何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说。

  大数据、人工智能赋能

  让学生科学开展体育锻炼

  根据北京市教委监测数据,近年来北京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呈现持续改善的趋势。2021年至2024年,北京中小学生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优良率逐年递增。

  “体育八条”提出,北京将整合学生年度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和体检数据,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手段,建立学生线上“健康师”辅助机制,帮助家长动态了解学生健康状况,引导家校合作,科学指导学生有效开展体育锻炼。

  对学生体质较为薄弱的学校,即各区体测优良率排名后1/3的学校,各区教委将组织专家进行集中“会诊”,精准制定改进方案,实行“一校一品”整体提升;对体测优良以下的学生,学校要精准区分学生类型,科学设计锻炼方案,实行“一生一策”;对体质健康测试中的薄弱项目,例如引体向上,北京市教委将实行弱项强健行动。据介绍,新学期北京将从小学四年级开始,逐步增加学生单杠悬垂支撑和斜身引体项目,提升上肢力量,缓解学生脊柱侧弯和圆肩驼背等问题。

  为了加强学校体育师资力量,“体育八条”提出到2027年年底,各区要对体育教师轮训一遍,要定期安排体校教练员和优秀退役运动员每周进校指导学生开展专项训练,每年举办至少一期“三大球”、田径、游泳等项目体育教师运动训练培训班等。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说,学生体质提升离不开社会和家庭的协力支持。为此,“体育八条”专门提出,将鼓励学校与周边社区、公园、社会体育场馆合作组织学生体育活动,引导班主任和体育教师与家长建立沟通机制,督促学生在校园和家庭都能科学开展体育锻炼。

  “‘体育八条’体现了北京以学生身心健康为中心的改革理念,将引导学校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把学生身心健康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