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教育

首页 >> 文字列表 >> 正文

义务教育三科统编教材迎来首次修订

发稿时间:2024-09-03 09:51:00 来源: 中国教育报

  从一张时间表可以清晰知晓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统编教材(以下简称“三科统编教材”)“诞生”以来的情况:2017年秋季学期,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三科统编教材正式投入使用,2019年实现全覆盖;2022年3月,教育部启动义务教育三科统编教材修订工作,2024年秋季学期,新修订的教材将在全国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使用,到2026年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

  此番修订,是义务教育三科统编教材投入使用7年来的首次修订。为何要修?修改了哪些内容?将带来哪些影响?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为何修:强化国家事权,匹配教改新要求

  “近90%的学生表示喜欢读新教材,认为教材内容丰富有趣、语言优美、图文并茂、启发思考;教师对新教材总体满意度达90%。”2017年三科统编教材投入使用后,教育部曾组织队伍进行实地回访调查,师生们为新教材打出了不错的分数。

  启动新一轮修订,为何?

  一方面是国家对教材工作的重视度更高了。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教材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需要在教材建设中进一步强化国家事权,充分体现党和国家意志,切实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打好中国底色、厚植爱国情怀,始终不渝听党话、跟党走。”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说。

  另一方面,教育综合改革尤其是新课标的印发直接对教材提出了新要求。

  旧版教材是基于2011版课标编写的。2022年3月,教育部印发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其中,明确提出每个学科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强调要突出学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方式,强化实践,推进跨学科主题学习。

  课标是教材的编写依据,教材是实现课标的载体。“三科统编教材的编写理念、素材选择、编排方式等,都要落实这些要求,把立德树人的育人蓝图转化为可操作的施工图,进一步体现育人为本、素养导向。”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说。

  此外,在三科统编教材投入使用后,社会各界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建议,学界对教材也有很多新的研究成果,这让此次修订工作有了改进和落实的具体抓手。

  “质量是教材的生命线,容不得半点马虎。”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表示,“特别是三科统编教材,更要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极致的工匠精神来进行全面检验和提升,切实做到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修了啥:精益求精,凝聚教材之“魂”

  新的三科统编教材变化在哪,无疑是师生、家长最关心的问题。

  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回应称,这次修订,首要任务是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系统有机融入,使之成为凝聚整套教材的“魂”。

  具体来看,道德与法治教材进行系统讲述,全面呈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语文教材有针对性地选用典型文章和有关论述,例如,从《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选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课文。历史教材讲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时代背景、发展过程和历史意义,讲述新时代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引导学生基于对史实的了解,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做到“两个维护”。

  此外,教材还通过增选篇目、设置专题等方式,加强劳动教育、国防教育、科学家精神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等。

  回看旧版三科统编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重大主题教育“进教材”,特色鲜明。此番修订在保持教材总体容量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优化。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例,道德与法治教材新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单元;语文教材吸收学术研究新成果,对教材中的古诗文逐篇进行校勘,调整完善注释,全套教材共选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选文353篇;历史教材注重反映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充实我国古代思想文化成就和科技成果内容,全套教材介绍了100多位历史文化名人,100多部思想、科技、文学、法律等著作。

  纵观修订的变与不变,其遵循和体现的正是三科统编教材编写的四项原则。

  坚持正确导向,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增强教材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坚持育人为本,围绕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增强教材的科学性和适宜性;坚持守正创新,凸显中国立场、中国价值、中国精神,充分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和学术研究新成果,增强教材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坚持质量为先,实现教材质量整体提升。

  影响几何:用好教材育新人

  在历时两年多的修订中,200余位来自高校、研究机构、教研部门、中小学校的思政专家、学科专家、课程专家、教研员和教师等,组成编委会和修订组,对教材修订稿反复琢磨。

  记者曾观摩编写会议,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张图都会引发激烈讨论。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对此深有感触:大家为了修订工作“没少拍桌子、没少红脸,但讨论后是一心一意接着干,带着感情和使命干”。

  修订中也不乏创新。比如语文教材新增《青春之光》一文,教育部改变此前语文教材以汇编为主的形式,组织作家实地采写反映黄文秀事迹,形成初稿后再回黄文秀家乡,将文章读给她的亲友、同事、当地百姓听。此举收到了很多反馈,进一步指导了文章的修改完善。

  “教材要面向未来,培育时代新人。”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编委会主任路建平说。这亦是多位专家的共识。

  伴随教材投入使用,教材中蕴含的匠心与育人导向将更切实地影响师生。

  北京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告诉记者:“第一眼发现教材封面换了,再细看,七年级上下册各增加了一个活动探究单元,古诗文注释减少了对作者百科全书式的介绍,增加了人文性内容。在备课、上课过程中,我会更深刻地感受到新教材的变化。”

  人教社中学语文编辑室资深编辑、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分册主编王本华也划了重点:“统编教材强调素养导向,新修订的教材进一步强化了综合实践活动,需要教师重点关注。”

  记者了解到,7月中旬,教育部已面向各地骨干教研员开展国家级示范培训,全面介绍教材修订思路和重点,并指导各地8月底前完成授课教师全员培训,确保教师“先培训,后上课”。后续还将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全面开展教材宣传,深入解读教材内容,做好教材使用监测。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