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补”大课
发稿时间:2022-08-11 08:51:00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8月7日,立秋。一场大雨过后,天气依旧阴沉闷热。
一大早儿,杨英杰就急匆匆地要去母校“补课”。英杰今年刚从唐山二十七中学初中毕业,已经被唐山一中录取,马上就上高中了。“怎么毕业了还要补课?”一旁的父亲有些疑惑,他决定跟女儿一起去。
9时30分,他们来到康复村,见到了老师和几位同学。对这座特殊的小院儿,英杰并不陌生。她和同学们曾几次到这儿参加公益活动,跟爷爷奶奶们越来越熟悉,但还不是非常了解他们的人生故事。
康复村是一个特殊的城市社区。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政府专门为伤残人建设了无障碍住房,居民都是高位截瘫患者。在这里,他们走出了心灵的阴影,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已经度过了46个年头,创造了截瘫人的生命奇迹。前年寒假来这儿时,英杰和同学们贴春联、送福字,一起跟爷爷奶奶们包饺子,结识了朱德芹奶奶。
当再次走进朱奶奶家,英杰觉得很温馨。朱奶奶把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床上摆放整齐的大红证书和一枚枚奖牌,一下就吸引住所有人的目光,英杰明白这是今天的“重点”。因为那天老师在电话中交给的“任务”,就是说的这事儿,让她们帮助朱奶奶完成一个心愿,把这些奖牌和证书捐献出去。
朱奶奶说这都是她爱人王宝占得的。王宝占是唐山著名的残疾人运动员,他非常热爱体育,在轮椅上坚持训练,不断拼搏,曾多次参加国际、国内残疾人运动会,在轮椅马拉松、轮椅篮球、标枪、铁饼、铅球、射击等项目中获得32块奖牌。2006年,年仅47岁的王宝占因病去世。
在以后的日子里,朱奶奶时常翻看证书和奖牌,心里念叨着爱人常说的那句话:“残疾人也能为国争光!唐山的残疾人说到做到!”亲友把奖牌当成了纪念物,拿走了16块,留下的她珍藏了十几年。
今年“7·28”之后,朱德芹觉得“宝占取得的成绩属于唐山,应该把奖牌和证书留给唐山,让更多的人了解咱们唐山。”她一下就想到了二十七中的方萍校长。他们在康复村进行教学实践,带领学生们帮居民打扫卫生,还第一次在小院里升起了国旗。于是,她跟方萍说了自己的想法。
方萍没有直接去做,而是把这事儿交给了刚刚毕业的学生们,这样既可检验一下他们做事的能力,还能补一堂实践课,让学生们再受一次教育。学生们经过多方联系,决定在立秋这天,帮朱奶奶把奖牌和证书捐赠到唐山地震博物馆。
学生们给朱德芹献上长寿花,赠送了自己设计的文化衫。英杰和3名同学披着绶带,戴上白手套,端着铺好红色绒布的托盘,恭恭敬敬地蹲下,朱德芹把奖牌和证书仔细放在托盘中。“这是第二届全国残运会拿的奖牌,这是第五届的,这是1994年远南残运会的,那回他拿了铁饼、标枪、铅球三项冠军。”这些奖牌的背后,是无数次的跌倒和伤痛,也是一个残疾人运动员拼搏的收获。这一刻,英杰感到盘子很重!
10时30分,在唐山地震博物馆,英杰和提前等候在这儿的同学们汇合,然后,30名学生整齐列队,在大红条幅下举行捐赠仪式。英杰介绍了王宝占的事迹,学校党支部副书记陈润宏讲了暑假这堂大课的目的。地震遗址纪念公园管理中心主任郑湘军郑重地接过奖牌和证书,向朱德芹表示了敬意和谢忱,称赞学校和学生的做法,并请学生们将收藏证书转交朱德芹。
然后,学生们走进地震博物馆中,聆听着讲解员的讲解,去感知自己生活的城市。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让学生们目不转睛。看到震前的唐山、震后的唐山和现在的新唐山,在对比中看变化和发展。在那辆红色的矿山救护车前,学生们知道了大灾大难面前,党和国家才是人民的主心骨;看到震后的简易房和帐篷里的课堂,再想想现在舒适的家和校园,心里多了一本明白账;看到曹妃甸和大南湖的景象,学生们赞叹不已。他们知道了唐山从毁灭到重生,从全面振兴到转型发展的过程,这一切都是奋斗出来的,唐山真的了不起!不愧是英雄的城市。看到学生们认真的样子,讲解员崔琦说,在她13年的讲解经历中,还是第一次为毕业生“补这样的课”。
英杰的父亲感触也很多。他认为孩子的成长时时刻刻与学校相关,教书育人每个细节都很关键。暑假补的这堂大课,对孩子非常有教育意义。
在现场,方萍与老师们交流,得知学生们有了“珍惜”的感悟,她挺欣慰。“每年的毕业季,看着学生们离开学校,心里总是舍不得。毕业生的这个暑假是学校教育的空白期,我们抓时间为学生补上一课,让孩子们知唐山、爱唐山,将来才能更好地建设唐山。我们还可以再看看孩子们!”
最后,老师给学生们又布置了作业《怎样把王宝占的自强不息和唐山抗震精神融入新的校园生活?》。
11时45分,大课结束。英杰和同学们走出地震博物馆,雨又来了。大家撑开五颜六色的雨伞,结伴而行,背景是那座长长的纪念墙。脚下湿漉漉的,映出一个个年轻的身影,英杰说:“这是一场及时雨!”
【记者手记】
为这堂大课叫好
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从高中到大学,每到毕业季都有个特殊的假期,这不仅是学校教育的“空白期”,也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期。怎样使这样的假期在教育上不缺位、不落空、不丢失,二十七中的做法让人眼前一亮。
这堂大课既是学校管理的创新,也是填补空白的方法,非常值得推广。二十七中的举措,体现了教书育人的宗旨,蕴含着责任、真情和文化的力量,为孩子们铺就了成长的基石,让他们的人生旅程更丰富更充实。
今天你以学校为荣耀,明天学校以你为骄傲。人不一定成功,但必须成长。成长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学校、家庭、社会都是大课堂。所以,家长喜欢这样的大课,学生需要这样的大课,社会支持这样的大课。我们应该为这堂大课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