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这批基建狂魔有多狂
发稿时间:2022-07-05 08:27: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当摆在面前的设计图纸有10多米高、一张张连起来大约90多公里长,换作你,会作何感想?
“这事怎么就干不成?再难也要破壳!”
两年前,一名叫张则鹏的年轻人刚到南海岸边,面对的是一片荒芜滩涂和数万张图纸。如何把蓝图变成现实,成了张则鹏和同事们“要啃的硬骨头”。
如今,这里炼塔林立,一座现代化石化工业园区在南海的波涛中屹立,这座世界级“炼化巨无霸”潇洒昂起了龙头。
这场“工业奇迹”是如何诞生的?带着对“超级工程”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好奇,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和00后大学生朱齐家在最新一期的《中国青年说》节目中,拨通“南海热线”,与中国石油工程建设者们“云端畅聊”,看看这批基建狂魔到底有多狂,揭开南海之滨“炼化巨无霸”的神秘面纱。
“这是中国石油在广东地区建设的唯一一个炼化项目,也是一次性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CPECC)广东石化项目部总经理侯可军的话语中,透着一股自豪。广东石化项目的建成对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提高广东区域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具有重大意义,将为广东省实现“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战略提供强劲助力。
挑战无处不在
作为CPECC广东石化项目部区域三部副经理,张则鹏面临的挑战很多,最感头疼的是高压厚壁管道的焊接和无损检测。如何让施工质量顶得住高温、强腐蚀以及相当于2100米水深的高压,而又不影响工期,张则鹏和同事绞尽脑汁。“这件事没有任何可以参照的案例,我们只能‘硬磕’。”张则鹏说。
最忙的时候,张则鹏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他和同事几乎跑遍了广东省的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工程质量管理部门、项目质监站、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找了数十位专家对高压厚壁管道的焊接和无损检测进行论证。这个最初谁看了都摇头的难题,这群年轻人硬是用两个月的时间磨出了一份各方都接受的方案,有效地缩短了工期。
挑战无处不在。
CPECC第一建设公司广东石化项目部三联合副经理周勇刚来项目的时候有点蒙:“原本需要8个月才能干完的活儿,只剩下不到5个月的时间,这怎么干?”
周勇负责建设炼油系统的“核心”装置,如果要如期交工,需要700余台大型设备同时开工,可施工场地有限,大型设备根本施展不开,周勇撞上了职业生涯中最难的“一张考卷”。
至今,他脑中仍装满了当时的场景。为了攻克再生器、沉降器“两器”施工难题,在项目经理芦建伟带领下,他们白天在现场忙施工,晚上坐在一起开会,反复研讨,甚至走在去吃饭的路上,一群人还挤在一起念叨,电脑里的施工方案保存了十几个版本。最终,他们想到一个“制胜绝招”——模块化施工方法。
“我们将原本零散的设备壳体放到其他地方组装,减少现场施工工作量、降低施工成本的同时,最大程度上降低了安全风险和质量管控难度,相较于传统施工模式,节约工期30%-40%。”周勇说。
智能建造的“大排面”轮番上演
如何将一个相当于900多头成年大象重量、立着堪比40多层楼高的“大家伙”吊起来并成功就位?这个问题砸出来时,吓退不少人。
CPECC第一建设公司5000吨起重机作业队负责人宋明全没有胆怯,反而兴奋地迎头往上冲。有人跑来问宋明全:“老宋,干得成吗?”宋明全来不及回答,带着机组成员一头扎进密密麻麻的方案中。
宋明全介绍说,广东石化项目重型设备多,单体规模大,整个工程吊装超过千吨的设备就有26台,最重的抽余液塔吊装重量4606吨,高116米,这在国内同类工程中绝无仅有。宋明全称之为“职业生涯难得一见的挑战”。
经过多次实验、开会、调整,宋明全和团队成员最终通过精密计算公式,创造性地将无线遥控技术运用到起重机上,运用智能技术解决施工难题。
2021年4月17日,宋明全带着“老伙计”登场——世界最大5000吨门式起重机与4000吨履带起重机紧密配合,仅用3.5小时就完成吊装,一举刷新亚洲最重塔器吊装纪录。
这样智能建造的“大排面”在广东石化项目中轮番上演。
面对高压厚壁管道的焊接难题,世界技能大赛中国代表团首枚奖牌获得者裴先峰大展身手。相比过去手工焊效率低、成本高、质量不稳的问题,裴先峰推广应用的自动焊焊接能直接提高工效6到15倍,安全高效,大大缩短了工期。
顶得住风雨鏖战,才能拿下胜利之旗
广东石化项目建在南海之滨,这里的天气就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在台风暴雨夹击下,干工程是一种什么体验?
相关负责人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一到汛期,项目各单位密切关注汛情变化,加强重点部位和关键区域隐患排查。当强降雨来临时,公司将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多方联动,高效落实各项安全度汛措施。
极端天气是工程建设的“天敌”。如何既不让暴风雨拖累工程进度,又能保证安全施工?建设者们开始和“老天爷”斗智斗勇。在工地上待得时间长了,宋明全和机组成员已经摸清下雨的规律。每当大雨瓢泼而至,他们就躲在大型设备下,一边刷天气预报,一边等雨停。“雨一停,我们就接着干。”宋明全说。
大雨过后,湿热的天气同样考验着他们。周勇形容雨停后空气中弥漫着的热蒸汽,“天地间仿佛成了一座巨大的桑拿房,没几分钟,衣服湿得都能拧出水”。
但叮叮咚咚的敲击声和大型设备运作的轰鸣声从来没停下来。站在广东石化项目的“战场”上,没有一个逃兵。
经过风雨鏖战后,年轻的建设者拿下了属于自己的胜利之旗。作为全行业领先的“炼化巨无霸”,广东石化项目创造了上百项全国及以上纪录:全球单套生产能力最大的260万吨/年芳烃联合装置核心设备抽余液塔4606吨,为亚洲最重塔器;国内最大420万吨/年蜡油加氢装置两台加热炉安装,开创了中国石油首个方炉整体橇装化安装先河,炼油区龙头装置100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装置电脱盐罐,为国内同类最大单体设备……
“你们是新时代石油人的骄傲,我为你们取得的成绩点赞、喝彩!”在100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装置中交仪式上,中石油广东石化分公司总经理周健说。这些年轻的建设者有属于自己的光荣与梦想:“青春是奋斗最好的季节,惟有奋斗才能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