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教育

首页 >> 热点 >> 正文

父母“坑娃式”行为引热议,专家:“玩”孩子要确保其身心安全

发稿时间:2021-11-15 17:2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11月15日电(记者 李华锡)前段时间,一场降雪给很多人带来了惊喜和欢乐。不少网友也开始晒出陪孩子玩雪的视频,其中不乏“坑娃式”行为。11月7日,在内蒙古通辽,一段孩子爸爸抱着2岁儿子给车扫雪的视频走红。孩子爸爸王先生称,带儿子出去玩看到车上雪很厚,便抱着他给车扫雪,当时儿子很开心,也是给他一个童年。同一天,河北承德一位妈妈“坑娃”的视频走红网络。下雪天妈妈带孩子出门看雪,妈妈问孩子雪像不像蛋糕,并让孩子闻闻。当孩子靠近雪时妈妈猛地将孩子的头摁在雪上,孩子看着妈妈说:妈妈你好讨厌。

   

  网络上父母“玩”孩子视频截图。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供图

  对于以上两则新闻,有网友表示支持,“孩子开心就好”;有的谴责父母,“到底是谁快乐”;有的心疼孩子,“这脖颈子里得进多少雪”。

  如此“坑娃式”行为已经屡见不鲜,是否会对和孩子身心健康造成影响?父母与孩子玩耍的边界是什么?

   

  网络上“玩”孩子视频截图。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供图

  家长:不提倡,不建议,不安全,让孩子换一种方式享受快乐 

  家住河北秦皇岛的陆女士经常看到“坑娃式”新闻,有了孩子后,对这种新闻关注更加频繁。她不赞同爸爸抱着孩子扫雪的行为,她认为宝爸宝妈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小玩具”,这种行为让她不太理解。

  “因为孩子爸妈的初衷就不对劲。”陆女士说,孩子爸爸用孩子身体扫雪,不一定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如果想给孩子快乐的童年,就应该让孩子自己感受到快乐的童年,而不是爸妈进行强制。

  她分析说,爸妈这么做可能是他们小时候经常被这样恶作剧,觉得没什么,“但现在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坑娃’表现。”

  陆女士不提倡这种“玩”孩子的行为,她认为,没生孩子的人看完新闻可能觉得好玩儿,有孩子之后觉得这种行为很危险。“首先从视频中孩子的表情上来看,内心是很害怕的,缺乏安全感,而且还有可能伤到孩子。”

  对于近年来网络上出现的一系列“坑娃式”行为,她表示“不提倡,不建议,不安全”。“如果要是说好玩,可以让孩子换一种更为安全的方式享受快乐。”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婚姻与家庭心理指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柏英。受访者供图

  专家:要在确保孩子身心安全的情况下“玩”孩子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婚姻与家庭心理指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柏英认为,以“玩”孩子为代表的“坑娃式”行为,其本质就是父母跟孩子的一个互动。父母能够放下工作,放下手机,带孩子一起玩,这个出发点对孩子的成长是有积极意义的。“父母愿意投入时间精力,愿意参与跟孩子一起玩耍,这本身就是一个进步。”

  但在“玩”孩子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玩”不好就变成了“坑”。她建议,首先要保证孩子的身体安全,父母要判断这个行为有没有危险性,确保孩子别受伤,特别像手脱臼、磕到头、伤风感冒等,谨记安全第一,不能有危险动作和冒险行为。

  其次,孩子心理是安全的,基于孩子对父母是信任的,孩子知道父母在跟他逗着玩儿,这个基本的信任;玩在当下情境,不评价,不说伤孩子自尊的话,像“傻孩子”“你真笨”“你真蠢”这类孩子感觉贬低的话;事后不要把孩子的糗事当笑话讲给亲戚朋友听,小孩子有小孩子的自尊心,也是在意外界评价的。

  再次,在场的大人们态度要尽量保持一致,不能这边爸爸“玩”孩子,那边妈妈训爸爸,孩子的世界就凌乱了。“现在有的家庭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也在照顾孩子,有时候一个人‘玩’孩子,周围一些人意见不一致”,李柏英说,对于小孩子,情绪会影响记忆,做什么事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感受到了什么情绪,孩子不能用语言表达的时候,会关注大人们的脸、面部表情和氛围。孩子大些,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储存的记忆版本都可能不一样,在这个过程中,允许接纳孩子真实的情绪表达,比如孩子被“坑”了,会哭会委屈,孩子会说“妈妈讨厌”表达不满,可能还会追着打爸爸,这些都是孩子内在的流动,流动起来就好了。

  李柏英认为,对于“坑娃式”行为中“玩”孩子的行为,在保证孩子身心安全的情况下,只要过程是互相开心的,家庭氛围是轻松愉快的,在玩耍的过程中,亲子间的情感是流动的,都是孩子成长的有利资源。孩子成长也是通过游戏,学习怎么跟人交往,探索好奇周围的环境,慢慢学会适应。“随着时代的变化,亲子间的互动也在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发展,每个家庭各有各的风格,无论外人怎么看,当事人的感受是重要的,玩耍的感觉最重要。”

责任编辑: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