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娱乐|财经|舆情|教育|第一书记网|地方|发现|游戏|汽车
查看图片列表 我要评论 索马里留学生赴甘肃 中国石油大学多措并举支教效果良好

  队员们给中湾小学的孩子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索马里队员给孩子们做的索马里美食,孩子们很喜欢。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牟延斌 供图

  中国青年网白银10月9日电(通讯员 牟延斌 韩志远)大学生支教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短期支教的讨论越来越多,“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支教模式是否真的有存在的必要?“十五六天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这问题一直困扰着作为支教队队长的韩志远,“短期支教局限性大,如果按照传统的上课方式,很难形成好的教学效果。” 针对短期支教的先天不足,目前仍在进行支教工作的支教队是怎么避免的呢?

  ZAKARIA ALI BARISE来自索马里,他还有一个中国名字—博然。他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一名留学生,来到中国已经两年了,说得一口流利的汉语。八月初,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梦泉公益团队经过近40个小时的颠簸,跨越大半个中国,从青岛来到了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头寨子镇中湾小学,这个在大山深处,幼儿园加上小学六个年级却只有三十多名学生的小学校。

  “我们主要给山区孩子带来了手工、趣味数学、防拐卖教育、防性侵教育、英美文化、足球、现代礼仪等课程,平时孩子们接触这类课程比较少甚至于接触不到,我们想拓宽一下他们的知识面。”支教队队长韩志远谈及课程设置时对记者说道。“如果教授语数外,很容易打乱任课老师的教学计划,而且大学生经验少,对主干课程的把握并不是很好,我非常鼓励支教学生开展文体及传统文化类课程。”甘肃会宁中湾小学校长杜学斌对这种教学模式非常认同。

  “哇”“太美了”“我也要去”,一群天真的孩子正对着电脑屏幕上耸立的高楼大厦以及大学里的人文自然风光惊讶,长期被困在大山里的他们刚刚接触到外界的发达,眼神里流露出的是满满的渴望。在梦泉支教队的课堂上,有一门不同于其他公益团体的课程—视频赏析,各高校宣传片、城市宣传片、励志电影……都成为支教队员们的上课资料。14级本科生牟延斌是大学生短期支教的受益者,初二暑假时所在学校迎来了山东师范大学的支教学生。“当初的知识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但是对当时的视频记忆犹新,这些东西最能直观的刺激我的感官,他们在一个近乎混沌的脑海中勾勒了一个大学,一个外界美好生活的蓝图。这刺激我形成的渴望的力量是无穷的。”

  “短期支教绝对没有弊大于利的说法,只能说是贡献大小的说法,只要支教足够规范,方法足够合理准备足够充分,支教一定会起到日常教学所不能起到的效果。”刚刚参与支教回来的杨一聪说道。随队老师蔡晓茵认为大学生短期支教上升空间极大,并鼓励支教队员们努力寻找新的方法。“要寻找更多好的方法来改观短期支教,一味地批评与片面的看待终究不能解决问题。”

责任编辑:崔宁宁 吕庚青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撰写时间:2016-10-09 17:26:00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移动版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