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教育

首页 >> 教育资讯 >> 校园快讯 >> 正文

跟随父亲的脚步 军校学员志愿进藏

发稿时间:2020-08-12 11:3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军校的夜晚,一如既往的安静与祥和。

  夜已深,学员们都进入了梦乡,而姜聪却怎么也睡不着,他起身下床,独自一人走进了安静的学习室,坐在书桌前,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笔和信纸。今夜,他要做出自己的决定,这个早已在心中播下的种子,终于要结出属于自己的果实。

  很多时候,一个人选择了行走,不是因为欲望,也并非诱惑。他仅仅是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

姜聪(中)近照。受访者供图

  种子,在内心的最深处

  那曲地处西藏的北部,平均海拔为4500米以上,空气稀薄,高寒缺氧,被称为生命的禁区。

  1990年,姜聪的父亲怀揣着梦想,应征入伍,走进那曲。在党和国家的培养下,从一名战士成长为军队干部。那曲工作期间,姜聪的父亲曾经2次面对走与留的抉择,但他却毅然选择坚守下去,直至因身体原因必须离开这片用青春守护的土地时,已在高原生活、战斗了23年。

  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高原反应所带来的身体不适,身边的人好心问他的父亲:“为什么不早点离开这里?”

  他的父亲说:“如果每一个人都想着早点离去,那西藏谁来守护?”

  即使是在1997年,因铺设光缆倒在工作的地方,与死神擦肩而过,他的父亲仍然践行着自己的理想。

  2013年,当因身体原因必须离开的时候,他的父亲沉默了好久。因为在很多人看来,从正团职转业,带着优厚的福利离开西藏,是令人羡慕的。

  但姜聪知道,父亲的沉默是因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他舍不得这身军装,更舍不得离开这片用青春战斗过的地方。

  小时候,他总会问母亲:“父亲去哪里了,为什么不像别人的父亲那样,可以一直陪在自己身边?”

  母亲总会说:“爸爸在坚守自己的岗位。”

  没有父亲的陪伴,从小到大的聚少离多,渐渐地让他对父亲多了几丝“陌生”。

  “耳濡目染中,播撒下了种子。”当父亲真正离开西藏,回归到日常生活中,他才慢慢了解了父亲,并对那片土地产生了敬畏。以往的陌生,也在一次次细微的接触中,变得亲切了。而跟随父亲的脚步,走进部队,渐渐成了他前行的方向。

  姜聪(左)近照。受访者供图

  成长,在校园里的点滴

  高考后,姜聪如愿以偿的进入了军校,开心的是莫过于自己的理想实现了。但进入军校,这只是一个选择的开始。他穿上了军装,融入部队这个大家庭。依稀还记得站军姿时,汗水顺着耳边留下的感觉;第一次步枪实弹射击时,声音的震撼;也还记得同学一起给自己过生日时的欣喜……在四年的生活中,他严格要求自己,尽最大努力去提升自己的能力,深夜的学习室、校园的田径场成了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去年暑假,学校组织了去西北某部队的实习。初到部队,在江南与西北环境的转化中,他的身体有些不适应,姜聪突然理解父亲当初走上高原时的感受,就好像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父亲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都可以坚守,为何我不可以。训练中,战友的欢笑,让他感受到了部队的温馨;与战士的并肩作战,让他体会到使命的光荣。实习时,父亲在电话中问他累不累,他说“和您比,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实习结束,即将返校,姜聪面对一望无际的荒漠,他感受到内心的平静,心中的那一粒种子在不知不觉中早已发芽,只不过这时,他才意识到种子已经成长起来了。条件的艰苦并没有将那株小苗摧毀,反而更让它强壮。

  姜聪近照。受访者供图

  开花结果,毕业时的选择

  毕业是一场别离,对于军校学员来说,更是一种抉择,是走向大山,还是向往繁华;是追寻理想,还是面对现实。当很多人还在与自己的内心作斗争的时候,姜聪已经在与雪域高原的来往中,与父亲的职业碰撞中,逐渐孕育出奔赴西藏的果子。

  如果说高考后选择的是职业,而毕业后,选择的则是自己的战位。

  最近几天,姜聪再一次给转业到地方的父亲打了一个电话,他告诉父亲自己的选择。

  隔着3000公里的距离,他感受到了父亲的哽咽,也体会到了父亲话语中流露着对自己的欣慰。因为,那一片土地伴随父亲太久太久,好像他已经属于那里。

  现在,姜聪就像卫士一样,从父亲手中接过了守卫祖国的职责,选择走进到西藏,到父亲曾经战斗、生活的地方,继续履行共同的使命一一守卫祖国的边疆。

  夜已深,姜聪在信纸上写下了赴藏申请四个字。他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但他知道这是他应当做的,即使拥有再多的机会,他还是会继续自己的选择,走进西藏,奉献自己。(通讯员 傅东浩 郭立旭 廉鑫)

责任编辑:李华锡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