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成立蓝天救援队,大学生身着蓝装,无畏前行

发稿时间:2019-12-17 09:06: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12月17日电(通讯员 马瑞伶)2019年9月16日,华北科技学院蓝天救援队正式成立。这支刚刚组建的蓝天救援队,自成立之日起就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努力锻炼实操技能,“高空索降”“应急包扎”“水域救援”“重装野外拉练”,这些仅是华北科技学院蓝天救援队在成立后两个多月的时间内进行的部分科目训练。从高空到地上,从泥坑到水域,这些科目不仅要求参训成员具备过硬的身体素质,更要有强大的心理支撑,而这对新成立的华北科技学院蓝天救援队来说,无疑一种极大的考验。

  “生死关头,必须认真严谨。”学校蓝天救援队队长张学生老师带领队员进行“高空速降”科目训练时深有体会。绳索的打结方法,锁扣的使用,如何去拿,如何去抛,每一个步骤都需要队员清楚明白,只有过硬的专业能力,才能够保障每个人的安全。尽管学校救援队目前尚未达到参与国内外救援的水准,但是训练中对专业知识技能的标准和要求一直在向专业救援队看齐。

  2019年11月9日至10日,学校蓝天救援队参与北京蓝天救援队年终大集训暨各分队年终考核。这次“年终大集训”不但要带齐全套救援装备,还要带上两天的补给,平均负重15公斤以上;在30多公里的野外徒步中,还需寻找到六个分布在各处的“点标”并完成相应考核任务。在这次训练中,不论年龄大小,身体强弱,公平对待,任务相同。

  11月9日当晚蓝天救援队在野外露营,四周杂草丛生,又恰逢小雨天气,队员们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搭帐扎营。“那天,我们的帐篷漏水,我睡得那一侧都快成汤了,大半夜我的队友用瓶盖帮我舀水,舀出来好几瓶。”这是学校蓝天救援队队员岳良辰在扎营时发生的故事。

  感动远不止如此,带队的张小青老师因为新鞋磨脚,脚底的皮都磨出了血,可是训练一点都没耽误,负重13个小时,30多公里,不曾说过半句放弃。还有同学的作战靴不合适,43码的脚套上46码的鞋子,就这样走完了全程。“真实的救援环境是比训练要艰苦百倍的。”张小青老师将自己的行为和信念传递给同学们。

  正确的带领、严格的纪律、刻苦的训练,每一次磨练意志、提升能力的训练都会使华北科技学院蓝天救援队得到成长,越发成熟。也只有经过不断的训练,这支正在成长的队伍,才能更好担负起为国家应急管理事业培养人才、提供服务支撑的重要职责和神圣使命。

  “传播救援知识理念,提升我校师生自救和互救能力,更好地服务国家应急事业。”宋懿芪老师表示,这是学校蓝天救援队必须承担的责任。华北科技学院作为应急管理部直属高校,以培养“政治思想合格、专业能力过硬、应急特色鲜明”的高素质人才为己任。

  张学生老师说:“要携手蓝天救援队,助力学校转型升级改革发展,把学生培养成国家应急救援队伍的预备役、后备军。”

  蓝天救援队与华北科技学院强强联合,摸索打造应急合作新模式,开展消防、自然灾害、公共卫生、拥挤踩踏、紧急避险等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业务、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学生自救和互救能力,有效防范和处置学校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事故,切实保障全体师生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维护教育教学秩序稳定。同时,也注重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甚至学校与周边社区间的安全知识普及、安全防范及互动。学校与蓝天救援队的合作,为学校与社会公益组织之间进行有机协作,促进共同发展提供了有益尝试。

  蓝天救援队的成立,是学校为应急管理事业提供人才支撑的生动实践,也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与责任。

  自从学校蓝天救援队正式成立后,不断有老师同学报名申请加入,想要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每次收到申请,感受到学校师生对应急事业的热情融入,张学生老师都会由衷地感到高兴和感动。

  “坚持初心,做好本职工作,为学校师生服务,为学校发展助力。”这是张学生老师坚持的理由。

  “作为华科一份子,理所应当为学校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这是宋懿芪老师的坚持的理由。

  “我们是年轻人,我可以!我们是华北科技学院大学生,我可以!不能给年轻人丢脸,不能给华北科技学院丢脸。”这是救援队队员岳良辰坚持的理由。

  每一位蓝天救援队队员,都有自己坚守的理由,无论当初加入的原因是什么,他们的无私奉献都将为学校师生,为社会带来一份美好,给每个人带去一份温情和感动。

  华北科技学院蓝天救援队是一支年轻的队伍,秉承“少说多做,默默奉献,完善自我,善待他人”的蓝天救援队队训,将在每个人的期望和奋斗中逐步发展壮大,为服务国家应急管理事业做出新贡献!

责任编辑:李华锡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