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教育

首页 >> 教育资讯 >> 文学随笔 >> 正文

旧书引来的情缘——读《查令十字街84号》有感

发稿时间:2018-01-08 10:18: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纽约到伦敦,6000公里的距离,81封信,41本书的传递,20年,女作家与书商的一世书缘与情缘。

  海莲·汉芙,是一位居住在美国纽约市的剧作家,弗兰克·德尔,是在一个英国伦敦查令十字街二手书店的书商。

  海莲是一个穷困潦倒的女作家,平日靠为剧团修改剧本为生。但海莲又是一个嗜书如命的人,因为不堪纽约昂贵、庸俗的新版书费,又正巧从《星期六文学评论》的广告中得知,在大洋彼岸的国度有一家专门搜集古旧书并售卖的书铺——伦敦査令十字街84号的马克斯与科恩书店

  此后,海莲开始与这家书店通过书信往来,将41本代表着英国文学的书籍收入囊中。在20年的悠悠岁月里,他们互相回信交流,那一封封信逐渐搭成了一座珍贵情谊的桥梁。

  马克斯和科恩书店的经理弗兰克,这位典型的英伦绅士,每当海莲来信说她需要哪些英国作家的书籍,不管耗时多久,他总能淘到并将书寄给海莲。也正是因为这些书信往来,弗兰克逐渐了解这位购书者的嗜好,知道哪些古旧书符合她的口味。

  海莲喜欢看那些曾经被人购买和阅读过的旧书,如果上面有着它们前主人密密麻麻的注解和字迹,那么海莲更会如获至宝,敝帚自珍。因为那样,已然不单单只是一本书,而是一本附有了灵魂的书。她说:“我喜欢扉页上有题签、页边写满注记的旧书;我爱极了那种与心有灵犀的前人冥冥共读,时而戚戚于胸、时而耳提面命的感觉。”

  海莲是个的善良的人,即使自己过着紧巴巴的日子的同时,也不忘给书店的店员们寄去大块的火腿、整箱的鸡蛋,她邮寄的东西现在看来似乎微不足道,但那时英国正处于重建的时期,物资匮乏十分匮乏,书店的店员们以及弗兰克的妻子诺拉都会时不时地写信感谢海莲。这份情谊不光止于海莲和弗兰克之间,显然已经延伸到了整个书店。书信当中,大家多次邀请海莲来伦敦做客,想要当面感谢和盛情款待她。可期间由于种种原因,整整20年,海莲都不曾去到那个在她梦中出现过无数次的査令十字街84号。她曾多次想象着能够亲眼看一看仅仅在电影中出现的伦敦街景。

  直到1969年1月份,海莲收到得了腹膜炎而去世的弗兰克的消息,海莲也依然没能与那些大洋彼岸的朋友们相见。后来,店铺随着书店的老板陆续离世而停业,年轻人也不愿再从事这样一份搜集古旧书籍的职业。

  如果你们恰好路过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它良多。故事到此戛然而止。

  

  海莲和弗兰克拿到信的神态。 图片来自由本书改编的同名电影中的片段

  书的内容不多,但却值得我们回味。我想起了我小时候,楼下有一间旧书店,店主是个老爷爷,年轻的时候下过南洋,中年才回来广州落叶归根,平时最喜欢的就是在店门口讲解武侠故事。金庸、古龙、黄易、梁羽生还有还珠楼主,他仿佛把这些作家写的故事情节都印在了脑里,我们这些小朋友放了学就围在他身边,听他讲故事。不管平时多么调皮的孩子,在老爷爷的故事下都文静的像个小女孩。事经多年,我早已忘记他讲的故事情节,只记得他讲到情深处时而手舞足蹈给我模仿武术动作,时而又有些伤感仿佛想起了什么而触景生情。

  他的店里放满了各类旧书,晚上,白炽灯散发着黄色的光洒在一排排的书架上,也洒在看书人的身上。很多时候店里都坐满了人,来看书的大都是街坊,有下班了没事做的人、更多是我们这些来看漫画书的小朋友。人们就互相靠着、倚着坐在地上,依靠白炽灯发出的光来看书。老爷爷说以前放了凳子在店里,但是人多了,就不放凳子了。

  旧书店的书不卖,只能借,他说借书不为赚钱,而且借的方式很特殊,是用一本书来换一本书,年幼的我们不了解老爷爷为何这样做,只知道这间书店是我们小朋友的天堂。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也随着父母工作而搬走,却再也没有遇到这样的书店,也没有再遇到过这样的店主。多年后我回到哪儿,书店早已成为了肠粉店,旧书的霉味和淡淡的香草味混合在一起的味道也变成了肠粉的香味,最后我只能默默的回去了。

  现在我们拥有各种便捷的交流工具,很难想象二十年的时间里只通过书信来交往,往往对方几分钟不回复信息就已经很不耐烦了。更无法想象购买旧书的读者和寻找旧书的书商也能产生这么深厚的情谊。我忽然明白了木心先生所说的“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或许只有那个慢悠悠的社会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吧。

  站在拥挤的广州地铁上,看到初中生模样的孩子在用kindle看书,我知道,那个人们去旧书店看书换书,听老爷子讲武侠故事的日子一去不回了。(文 马浩钦)

责任编辑:崔宁宁 尤祥宇(学生编辑) 石伟强(学生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