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教育

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新闻 >> 正文

脑瘫女孩考上大学后再战考研:梦想当软件开发工程师

发稿时间:2020-09-22 09:07: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9月22日电(记者 胡梦飞 通讯员 叶宛铧)几天以来,谭于映一直在寝室埋头备考。因自幼身患脑瘫,行动不便,母亲便成了她生活和学习中坚实的“拐杖”,也因为在母亲的细心照料下,她在2017年以高出一本分数线51分的成绩被湖北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录取。

  现在,已经就读大四的她决定继续考研,“在未来,我想成为一名软件开发工程师,希望能通过自己研发的软件实现‘谈笑自如,行走方便’的梦想”。

  每一次努力,都是她不服输的记号

  1998年,谭于映出生在湖北咸宁崇阳县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在谭于映8个月大的时候,母亲丁美瑛发现,她和同龄的小孩不太一样:“不会吸奶瓶,每次吃奶都要喂1个多小时。”于是,丁美瑛便带着她去当地县医院检查,得到的回应是“身体无力是有些缺钙,多补钙就好了”。

  记不得吃下了多少瓶钙片,一直到了2岁,谭于映的情况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还出现了肢体不协调、口齿不清的状况。心急如焚的丁美瑛带着女儿辗转多家医院,经历多番检查后,最终在武汉同济医院得到了确诊:脑瘫。

  疾病的噩耗,给这对年轻的父母当头一棒,但父母之爱如山,他们毅然选择不遗余力地照顾女儿。当时,丁美瑛正接手管这着一家幼儿园,加上还要照顾患病的女儿,长时间的操劳忧虑过度导致她视网膜脱落,手术后右眼失明,左眼视力勉强达到0.4。

  “医生告诉我,脑瘫没有药物治疗,只能通过物理疗法慢慢改善。”丁美瑛为了能够全身心的照顾女儿,便将幼儿园转让了出去,多次拜访专家学习按摩手法,想尽办法帮助女儿恢复身体机能。

  因为女儿的手指卷曲紧握,不会张开。丁美瑛每天需要用力掰直女儿的手掌,按摩矫正。这对小小的谭于映来说,无疑是痛苦的。以至于听到“按摩”两个字,她就缩着身子一直哭。

  同样,因脑瘫导致的肢体不协调,让简单的直立行走变得格外困难。为了让女儿学会站立,丁美瑛先抱着她靠墙站,再慢慢放手,可女儿一离开墙壁就摔倒,即便地上垫了厚厚的棉被,身上还是常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丁美瑛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但为了能让女儿日后能够站立行走,她只能忍痛继续训练。

  年幼的谭于映或许是感受到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同样没有向命运屈服,勇敢地坚持了下来。“忘了跌倒过多少次,小时候身上的伤从来没断过,额头总是顶着两个‘角’。现在想想,自己当时也是够倔的。”再忆那段辛苦的日子,谭于映只是坦然地笑了笑,白皙的脸上透出粉红。

  在语言表达上,谭于映也吃了不少苦。一直到快三岁,才能勉强含糊发出几个单音节,“妈……妈……”。而这一声“妈妈”,却让丁美瑛等了太久,“我当时激动得全身都颤抖,眼泪一直掉,这一幕我真的永远都忘不了”。

  为了克服口齿不清的缺陷,谭于映一有时间就对着镜子练习,从一个字到一整句,从字词的发音到仪态表情的管理,每次都要练习到额头满是细汗,肌肉因疲劳而颤抖才肯停下来休息。

 

 谭于映和妈妈在校园散步。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丁楠蓝 摄

  求学不易,但她从不让自己特殊化

  “映映从小就很聪明,小时候我一边帮她按摩,一边出谜语让她猜,后来她居然能自己编谜语让我猜。”曾是老师的丁美瑛认为,女儿的智力正常,应该和其他孩子一样到学校接受教育。

  6岁多时,丁美瑛将谭于映送进了学校。也是从那时起,她成了女儿的贴身“拐杖”。15分钟的路,丁美瑛搀着谭于映要走半个多小时。但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15年来,她从没让女儿落下过一节课。

  右手攥着笔,慢慢落下,尽管努力想让笔画做到横平竖直,但现实总是事与愿违,谭于映写出来的字还是歪歪扭扭的。因为写字速度慢且吃力,谭于映往往要多花好几倍的时间才能完成作业,但无论她学习到多晚,丁美瑛都会在一旁一直陪伴。

  在家人悉心照料下,谭于映也不负母亲的期望,一直保持着优秀的学习成绩。2017年高考,她以高出一本分数线51分的成绩,被湖北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录取。

  “我最感恩、最敬佩的人是妈妈,她为我放弃了自己的事业、生活和梦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照顾我。”在成功考取心仪大学后,谭于映给了母亲一个紧紧的拥抱。

  湖北大学考虑到谭于映行动不便,特地在校内一楼给母女俩提供了免费的单间宿舍,并为其母亲安排了一份校内管理员的工作,以方便照顾谭于映的生活起居。

  每天6:45起床、永远坐第一排、将每门课的要点分类整理……谭于映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努力将知识点全部“吃透”。进入大学的谭于映并未松懈,而是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勤能补拙,凭着这份坚持和努力,谭于映前三年总成绩加权平均分专业排名前26%,甚至有三门课拿到了满分,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优秀学生三等奖学金。2019年11月,通过三个月的自学,她还顺利考取了软件设计师资格证书。

  大二上学期,谭于映通过两轮严格的考核,如愿进入了院里的王牌实验室,参与了多个项目的研发。那年暑假,谭于映没有回家,选择深耕实验室,常常一待就是一整天,“每一秒都不想浪费”。在不懈努力下,她获批软件著作权两项。

  纵然有母亲的陪伴照料,谭于映也从不让自己特殊化。课程项目的个人答辩环节,虽然口齿不清,但她没有请同组的同学帮忙汇报,而是利用软件的语音系统,自己操作完成了演示;几万字的报告,是她单手用两根手指敲击键盘,一个一个拼音完成的。“妈妈来陪护我,已经是学校的特殊对待了,如果我自己不努力,在学习、实践上还搞特殊,那我都瞧不起我自己。”谭于映说。

  虽然课业繁重,但谭于映一直乐在其中。“我在认真生活,并期许更多。”她说,自己有些方面缺陷,就将其他方面发挥到极致,写字慢就不断锻炼记忆力和计算能力;说话不清晰就提升文字功底,用有温度的文字表达自己。“一切事情都是相对的,苦难的另一端是惊喜和美好。”

  谭于映在备考研究生考试。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柳恋雯 摄

  爱和关怀,让她像映山红一样灿烂绽放

  “我名字里的‘映’字是映山红的意思,映山红代表井冈山的革命精神,同时还有永不言弃的寓意。”谭于映也正如父母期望的那样,是个乐观开朗、坚强勇敢的姑娘,很爱笑,喜欢在社交平台记录生活。

  但最感动谭于映和妈妈的,是学校、老师和同学们一以贯之的关爱和耐心,这让初来乍到的她们打消了最后一丝顾虑。“我常常会被老师和同学们不经意间的情谊和关怀暖到。”学院的老师时常会关心询问谭于映的学业和生活情况,为她提供指导和帮助。同学们会给她留教室第一排的座位,陪她去洗手间。“在我情绪低落的时候,他们又变身大白,能给温暖的拥抱和肩膀。”

  谭于映一直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也许生活给予了我更多一些的苦难,但我身边有很多爱我、支持我的人,爱与关怀使我活得快乐多于痛苦,让我一直走在成为更好自己的路上。”话语间,谭于映笑容腼腆,眼神温柔而坚定。

 

 妈妈正在给谭于映梳头。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丁楠蓝 摄

  心怀感恩,投身公益积极回馈社会

  从小到大,谭于映被无数的善意与爱心包围着。同样,她也希望能够回馈社会。因此,每到节假日,谭于映都会到家乡的敬老院、孤儿院做义工,用自己的经历鼓舞他人。今年疫情期间,她参加了家乡的线上宣传活动,还号召亲朋好友捐款捐物。

  “她不但坚强刻苦,而且追求独立,渴望帮助他人,不想让别人把她当作弱者。”同班的学习委员马菊说。

  “Fighting Invincible”是谭于映的社交账号名,意思是“挑战不可能,成为不可能”,这是她一贯的信念,她也一直是这样做的。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对于“自强”的理解,谭于映用她的不屈、努力、乐观和坚强,给“自强”下了属于自己的定义。

责任编辑:崔宁宁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