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连通三个课堂,精耕网络思政沃土

发稿时间:2019-12-10 16:33:02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网

  光谷之心,科技之城,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扎根武汉光谷,依托产业经济布局专业发展,实现同频共振,是 “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学校紧跟时代潮流,把网络思政作为重要方向,着力连通课堂上、校园里、校园外的立体思政体系,打造灵巧互动、融合发展的网络思政工作传播平台,依托“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官微”、“武软青年”等新媒体阵地,用学生喜欢的话语方式开展思政工作,进一步提升思政工作的引领力和凝聚力。

  一、平台建设:搭建“有人情味”的网络矩阵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团委2014年创办《武软青年》微信公众号,随后成立青年传媒中心,力争打造“有温度、有态度、有人情味”的校园媒体。搭建青年人喜欢的阵地,用他们习惯的话语方式,讲述武软青年故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关心青年、引领青年、服务青年,做他们身边的“良师益友”。“武软青年”粉丝突破2.3万人,微信发文逾1300篇,总阅读量达百万人次。近年来,《武软青年》微信传播力指数排名稳居全省高校前列。例如:2017年发布的武软版《成都》,师生争相转载,阅读量11839,位居湖北省高校团委单周文章阅读量排行榜首位;2018年五四十佳优秀学生社团微电影《点赞·大武软》,以优美的旋律、朗朗上口的歌词燃爆整个校园,展示出社团的活力与风采。2019年,推出《武软青年的十二小时》来展现第十一届校园十佳青年的先进事迹,用镜头语言来展现优秀武软学子的昂扬精神风貌,让他们成为校园里的熠熠星光。为迎接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武汉、在我校举办,发布原创音乐MV《青春武软》,“武软学子厚德尚能,青春闪光耀”,说你我,展风采,引领志愿服务新时尚,在校园里引起热潮。

  同时,青年在哪,共青团就在哪,工作阵地就在哪,为此,学校团委积极响应基层团组织工作重心下移,建设基层网络思政。各学院积极构建校院两级网络矩阵群,独具特色,风格多样,打造更加贴近学生、主动贴近服务需求的网络思政平台。如武软汽小院、“武软工职机械工程学院”首创的“云素质”平台等等。

  二、“三个课堂”:创新“课堂内外”的思政载体

  办学以来,学校高度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并要求加入“软件”特色,利用学校优势资源推进思政率先“互联网+”,实现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网络思政得到长足的发展。

  (一)课堂上:行走的课堂,知行合一

  学校重抓“田间地头思政课”建设工程,率先把思政课、党课开在田间地头,探索“田间地头的思政课堂”实践教学案例,成效显著,社会反响热烈。并以此为原型制作的“我心中的思政课”获全国微电影大赛二等奖;“田间地头的思政课”受到中国青年报、湖北电视台垄上频道、长江日报、武汉教育电视台、楚天金报、楚天都市报、武汉晚报、搜狐、头条等十余家主流媒体相继报道宣传,社会反响热烈。2019年10月17日,“行走的党课”微视频在学习强国平台发布。创新《认识武汉》公选课课堂形式,理论与实践交互贯通,课堂上可现场连线,与外景互动,让校内校外两个课堂实景交互,教学组织别具一格、别开生面,深受学生喜欢。同时,公选课走进省博物馆、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中共五大会址、农讲所、光谷未来城科技展示中心等地,让学生们深入了解武汉城市的博大精深与历史现在。从“认识武汉”到“爱上武汉”,从而坚定“留在武汉、建设武汉”的决心和勇气。学生上课打卡也可通过新媒体平台来录入,管理考勤、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

  (二)校园里:匠心的活动,“玩”出滋味

  学校尤其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了风景宜人的园林式校园,形成了具有武软特色的校园文化引领体系,构建了“月月有活动”、“院院有特色”的活动体系,繁荣校园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校团委打造出志愿服务、雷锋月、女生文化周、校园歌手大赛、十佳青年评选、五四表彰、迎新晚会、读书月、社团文化节、元旦晚会等十大工作品牌,并充分利用活动资源,打造校园传播“产品”,丰富校园生活,引领校园文化新时尚。如举办诗词视频大赛、“好书推荐”视频、武软“青年大学习”时政科普等等。学校2018年9月成立湖北大鼓社团,12月引入湖北大鼓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付群刚先生开办湖北大鼓传习班,传承文化瑰宝。2019年3月23日,我校湖北大鼓社团师生受湖北荆门市沙洋县委宣传部邀约,创作、编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荆门篇章》被在学习强国平台推送。军运会志愿者服务过程中,我校教师、全国道德模范董明带领568名小水杉以昂扬的精神面貌服务各国参赛队,《“微笑天使”董明:轮椅上的小水杉》、《轮椅上的志愿者“小水杉”——全国道德模范董明》、《全国道德模范董明:乐当一线“小水杉”》、《“小水杉”的收获:聚是一团火 散是满天星》频频登上《学习强国》平台。

  (三)校门外:丰富的实践,孕育真知

  新青年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品牌志愿服务活动,在武软,志愿服务已然是一种时尚。新青年下乡活动中,组织学生深入新洲农村,利用自己的专业所长,开展“理论育农、科技支农、文化乐农、爱心助农、生态兴农”等五大行动。同学们在实践中长知识,增才干,做贡献。机械工程学院的张百海研制出的新型蘑菇采摘梯,正式交付徐古街周湾蘑菇科技示范园使用,他的故事被拍摄成《创新创业好青年张百海》。商学院学生陆琪琪、何紫芸等一批大学生在学院指导老师谢荣军的带领下来到凤凰镇调研走访,她们了解到,茶叶种植已成当地支柱产业,一家生态茶业公司在该镇5个村流转土地3000多亩,大面积种植茶叶,年产近3万斤茶叶,产值超过千万元,带动当地约300户农民增收致富。她们就萌生了想通过所学专业进一步拓展茶叶销量的想法,想用跨境电子商务,把村里的茶叶产品通过跨境电商平台销往全球。她们以企业账号的形式成功申请跨境电商店铺,对网店进行“装修”,设置个性化模板,设计店铺主页面,将拍摄好的茶叶、茶具样品图片上线。4月上旬,团队在正式卖茶之前,上架了茶业公司生产的50多套茶杯、茶具“试水”,其中一款售价12美元的不锈钢杯子一下子成了爆款,卖出了近200个,销售收入达2000美元。这当中,来自美国匹兹堡的一家客商成了最大买主。随后待茶叶进出口许可证明办妥后,茶叶即可在跨境电商店铺面向全球销售。在校园志愿服务品牌创建过程中,我校推出的文明礼仪引导——禁止早餐进教室活动,创新形式,以学生喜闻乐见、又睿智风趣的表情包形式呈现在大家面前,《中国青年报》官微以《校园:高校为禁学生带早餐上课出新招,这组表情包亮了》报道。

  三、融媒思政:开辟“答疑解惑”的网络家园

  在《武软青年》运维中,我们关注到不能一厢情愿的发声,还应该主动的采集话题,倾听学生的心声,正面回答他们的疑惑,做他们心灵的朋友,成长的导师。因此,我们于2019年9月起,利用武软表白墙征集问题,并在武软青年予以回应。针对大学生在志愿服务工作中的困惑与不解,我们邀请全国道德模范董明老师《让志愿服务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发布贴文,受到师生好评。董明的微博账号“董明angel”现有粉丝22万,主要宣传志愿服务活动、与青年人互动、相伴成长。学生成长的烦恼,大学生活的新奇,入党抑或干部竞选,安全教育抑或法治教育,我们都可以朋辈帮助的形式做好陪伴与答疑。后期,我们将逐步开拓《武软青年》微信平台升级,建立心灵导师库,由思政教师、辅导员、团干等组成,学生发布疑问经审核发布后,导师库导师可运用“滴滴打车”模式接单或组织派单,实行积分制,可折算课时,作为教师激励。

  目前,网络家园建设尚在起步探索阶段,需要集合学校优势力量,共同谋划,做深做精,让学生信赖、让学生信服。同时,网络思政教师还要加强话语方式的学习,提升自身媒体融合能力,从而增强网络思政的渗透力。

  

责任编辑:工蚁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