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互联网+红色基因”筑大学生精神家园

发稿时间:2019-12-10 16:24:01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网

  一、实施时间

  党的十八大以来,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党史国史教育为切入点,基于新媒体技术与思政教育融合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用“互联网+红色基因”筑大学生精神家园,推进高职思政教育改革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也得到了国家、省、市有关领导关注。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山东省关工委主任高新亭莅临我院指导我国党国史教育;中宣部《宣传工作》、《中国火炬》和省委《参阅件》等对我院育人事迹进行了总结宣传,撰写的“用党史国史为青春筑梦、为人生引航”获评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关工委“十佳创新案例”。

  二、实施过程

  2013年以来我院在高职大学生既有思政课程体系下勇于突破创新,打造我校思政教育新名片,开设《中共党史教育》、《国史教育》及基于红色基因传承的《音乐欣赏》、《电影欣赏》、《红色经典阅读》等课程。2017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中共党史教育》、《国史教育》等思政课程被评为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在此基础上,2018年上半年开通《中共党史教育》网络课程。学生利用闲暇时间提升获得感,增强正能量。2019年我校成立孔繁森精神和红色文化研究院,通过“九个一”工程,结合网络思政教育特点,强化红色文化育人的渗透力,在此基础上打造用“互联网+红色基因”筑大学生精神家园工程,坚定大学生“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

  三、具体措施

  1.创新网络思政课建设,增强思政教育辐射力

  打造“线上”思政课,突破传统思政课育人时空局限。我院在原有《中共党史教育》面授课基础上,2018年上半年开通网络课程,为学生自主学习中共党史提供了新载体。该课程是我院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量身打造的思政教育“新名片”,是我院为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探索新时代创新大学生思政教育路径开设的思政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走近党史,增强正能量。

  该课程基于党史精神的视角解锁党史密码,主要包括红船精神、井冈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等十一个专题。学生通过线上自主学习各专题视频、音频、图片、文档等资源夯实自身党史知识基础。教师发起与学生的网上讨论、抢答、提交作业等多种活动为学生答疑解惑,从而提升学生运用党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截止日前,2017级、2018级高职学生已经有效完成该课程的学习,网络课程的实施增强了大学生的学习获得感。目前该课程网站访问量已突破两千万。

  2. 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提升思政教育亲和力

  我院已经形成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为必修思政课程,《中共党史教育》、《国史教育》、《聊城红色记忆》等课程为选修课程的思政课课程体系。其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中共党史教育》、《国史教育》2017年均被评为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8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反映我校大学生思政实践教学的微视频《聊职学子始终与祖国在一起》、《讲好聊职故事》被推选到“学习强国”进行推介。丰富的思政课程网络资源推动“线上线下”思政课互融共进,让思政课“工艺”更精美,引领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丰富网络育人内涵,提高思政教育感染力

  2019年7月,孔繁森精神与红色文化研究院在我校揭牌成立,对于发挥聊城作为革命老区和孔繁森精神发祥地的独特政治优势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目前,以我校思政课教师为骨干的团队正在编写《孔繁森精神》教育读本;同时,面向党员干部、社区群众、高职学生和中小学生四个群体分别打造网络教育“一堂课”,加强孔繁森精神研究与推广。我校将建好用好研究院这个平台,为红色基因传承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在宣传推广方面,结合新媒体多种形式开展公益宣传推广。利用校报、校园网、“两微一端”等全媒体平台创新红色文化传播形式。开辟专栏,重温红色历史,解读红色经典,刊登红色故事,推进红色文化研究;围绕聊城英模人物进行采访、拍摄微电影;邀请学界专家,围绕聊城在抗战中的历史地位和贡献、建国以来取得的成就,举办专题论坛。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在校内形成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扎实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确保红色基因代代传承。创作文艺节目,进行巡回演出。以孔繁森为表现对象的原创情景剧《你就是山——追寻孔繁森足迹》,已经在聊城电视台完成拍摄,并登上了“学习强国”平台,在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等场所公开播放,让更多的人了解孔繁森,继续传承并弘扬孔繁森精神。

  4.培养网络育人力量,夯实思政教育保障力

  我院培养高职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力量,发挥“五老”作用,突出模范带头作用。我院充分利用聊城红色资源优势,组建了一支由老干部、老战士、老劳模、老工人、老教师组成的“五老”红色网络教育队伍,让“五老”加入网络思政队伍,增强了“红色”教育的网络育人力量。

  学院先后把全国劳动模范许振超、中科院院士陈达、北京军区原司令员李来柱、周恩来总理秘书纪东、全国人大代表宋心仿、全国模范检察官白云、抗美援朝老战士黄福祥等请进思政网络课堂,联系自身经历,为学生忆成长、讲“红色”故事。我院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先后10余次赴北京与专家对接,聘请清华大学王传利、帅松林,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桦等16位教授组成专家组,加强网络思政课育人队伍建设,助力我院开展网络思政教育。

  四、创新点

  1.创新高职思政课课程体系。形成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为必修课程,《中共党史教育》、《国史教育》、《聊城红色记忆》等为选修课程的思政课课程体系。

  2.拓展“互联网+”思政教育阵地。开通《中共党史教育》网络课程,该课程以革命精神为视角解锁党史密码,设计了红船精神等十一个专题。引导学生利用闲暇时间,线上学习、线上讨论,成为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网络力量。

  3.整合网络思政育人平台。学校投资500余万元建成鲁西革命史馆,鲁西革命史馆资源实行网络同步共享。邀请中国军事博物馆、聊城红色办等专家规划设计,围绕“正气、诚心、爱国”育人主题,将聊城地方历史事件、重要人物的相关史料串联,展出各类珍贵照片、实物1000余件。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容纳4000人的海源广场。定期邀请专家在广场开设讲座,先后邀请国防大学杨胜利、山东省委党校王立新等专家教授作报告,从历史、文化、审美等多视角解读中国道路、中国精神,这些高水平的开放式讲座引起社会关注,聊城部分市直、区直机关单位及普通市民都参加过海源讲堂,人民网为我们开辟了红色大讲堂专栏,中国文化研究院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转播了相关讲座。

  4.取得丰硕成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红色经典阅读》被山东省教育厅立项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在全国多媒体大赛中,党史微课作品获全国一等奖,课件分获三等奖和优秀奖;编写了《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等校本教材以及《党史教育系列故事》《鲁西北抗战系列故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义》等教辅教材,《聊城市红色文化发掘与利用》成功申报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点亮青春的灯塔——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以党史教育为突破口引领学生成长成才》获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人文素质教育研究会优秀案例三等奖;《用党史国史为青春筑梦、为人生引航》获评全国职业院校关工委“十佳创新案例”。

责任编辑:工蚁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