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打好“三张牌” 破解义务教育“乡村弱、城镇挤”难题

发稿时间:2019-09-26 15:45:01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济南9月26日电(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邢婷)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聚焦“地”“钱”“人”关键因素,在农村启动“全面改薄”工程,在城镇启动“解决大班额”工程,全力破解“乡村弱、城镇挤”难题,推进了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这是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从今天上午召开的山东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据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关延平介绍,在解决“地”的问题方面,山东采取三级统筹办法,设立绿色通道,两项工程涉及需要新增用地指标的,由省、市、县三级统筹保障,确保学校建设用地应保尽保。2015年以来,省级层面累计统筹新增用地指标30000亩以上。

  在编制年度用地供应计划时,山东提出新增挖潜的用地指标优先用于解决大班额问题。此外,面对短期内教育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的难题,指导各地通过梯次补位办学、盘活闲置资源等方式,腾出土地用于学校建设,有效缓解了学校建设土地指标紧缺的问题。

  在解决“钱”的问题方面,“全面改薄”工程开始后,山东省级财政5年拿出71.6亿元进行支持。化解“大班额”工程中,山东省级财政已安排以奖代补资金42亿元,支持引导各级财政投入资金约300亿元。

  除了增加投入外,山东着力减少相关收费支出。山东多部门联合出台政策,对所有中小学配套建设项目,免收24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减收或免收11项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有效降低了建设成本。

  针对解决“大班额”工程建设资金缺口的问题,2018-2019年,山东在地方政府债券中“挤”出230亿元用于支持工程建设,极大缓解了筹资难题。在财政资金分配上,坚持向薄弱地区、向乡村学校、向困难群体倾斜,保障了“最薄弱”环节发展需要。

  在解决“人”的问题方面,山东进行了多项政策创新。包括创新编制管理,实行教师编制动态管理,每三年核编一次。对班额较小的学校按班师比核编,对寄宿制学校和育龄女教师较多的学校核增5%编制。加大区域调剂力度,核定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超过原有总量的,省、市、县三级统筹解决。对满编超编、但结构性缺员的学校,通过重新核编、完善核编方式、设立临时周转编制专户、县域内统筹解决等方式,为中小学增加可用编制3.5万名。近3年,全省共补充教师11.51万名。

  此外,山东在全国率先整体推进县管校聘改革,教师由原来的“学校人”变为“系统人”,县域内教师交流轮岗、跨校竞聘、学区走教普遍开展。2015年以来全省交流轮岗教师13.98万人,其中城镇学校向农村学校交流3.58万人。

  同时,山东通过强化师资保障,补齐乡村教师“短板”。加大乡村学校优秀教师补充力度,实施省属高校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2016年至2019年已招收公费师范1.7万名。每年安排1.4万名师范生到乡村学校实习支教,财政每人每月发放400元生活补助。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山东进一步加强乡村教师待遇保障,实施乡村教师“两贴、两房、体检、荣誉、特岗、提高、倾斜”的惠师政策“组合拳”,由此提高乡村教师岗位职业吸引力。2019年,山东在初中、小学分别按2%、1%比例,增设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为教师特别是乡村教师成长发展拓展了空间。

责任编辑:工蚁
返回首页>>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