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百年前那场以高校青年学生为先锋的救国运动,凝聚全民族之力,高举起爱国旗帜,培育了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为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澎湃新闻对话10所高校的00后大学生,以同题问答的形式谈五四百年,谈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展现当代青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胡佳璐。受访者供图
【人物小传】
胡佳璐,出生于2000年
籍贯:浙江
学校:复旦大学
年级:大一
院系:新闻传播学院
自我简介:
平日里喜欢写手帐、弹吉他、打篮球,觉得等七老八十的时候,坐在阳光下的躺椅上看看自己十七八岁的手账,应该会对生命充满感激吧。现在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生会公关外联部做学生工作,也是《复旦青年》的记者,未来的目标是成为一名调查记者。坚持和高中一样做志愿服务,对接了一个乌江复旦学校的初二女孩,和她书信交流,给她推荐书籍、解答人生困惑、寄去旅游的照片。上学期比较粉朱一龙,可能和当时的状态有关系,大一会有些迷茫,觉得他是个很温和但是有力量的人,最欣赏的一点是他能够沉潜下去,就算是在鱼龙混杂的娱乐圈里。
【同题问答】
澎湃新闻:你通过什么形式了解过五四运动的历史,参加过什么样的五四纪念活动或读过什么相关书籍,有没有印象深刻的细节?
胡佳璐:最早是在高中上历史课的时候,了解过五四的大致历史,最近一直关注新京报书评周刊推出的“我在,我见,我记得”栏目,栏目讲述的是五四时期爱国者、有识之士和五四的故事。最近的一期我印象很深,是讲当年的北大校长蔡元培在当时政府的高压之下如何保全学生,又如何在学生陷入了一种游行成功的成就感之后,及时把学生拉回来的。我很佩服蔡元培先生的勇气、智慧、外柔内刚的品性。
澎湃新闻:说一说你理解的五四精神,可以用几个词或一两句话来形容。
胡佳璐:爱国、进步,永久奋斗!
澎湃新闻:你身边的同学对五四历史和精神是否有足够的了解?
胡佳璐:因为没有具体地和同学聊过这个话题,所以不太确定。但是会看到朋友圈里,不少同学在转发和五四相关的活动、新闻报道、文学评论之类的。
澎湃新闻:对比五四运动当中的青年,你认为当代青年应在哪些方面学习或反思?
胡佳璐:从自己的经历来看,我认为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最需要反思、培养的是家国情怀。我们这代青年人生活在一个和平、发展的环境之下,很多时候因为对和平、发展的环境太习以为常了,所以很少自觉意识到和平、发展的背后站着多少人的无私付出,更多的时候是着眼于个人的幸福荣辱,而忽视了对家国我们负有怎样重如泰山的责任。我觉得在这一点上,100年前的青年人或许做得比我们更好。
澎湃新闻:说一两个你眼中的青年榜样或偶像,说说他们触动你的细节或故事。
胡佳璐:嗯,说一个身边的榜样吧。是我偶然在选修课上遇到的一位教育创业者。他的生命很精彩。他大学毕业后,带着30块钱冲到海南从摆摊卖书开始到闯出一番天地,而又毅然决然地抛下已有的财富、舒适生活,孤身来到大上海重新开始一切。这样跌宕起伏的生活,不是被迫给予的,而是他自主选择的。“从0开始去挑战自己的极限”,这样的决定,有的人一生都不敢做出一次,可他却一次次地去尝试,并乐此不疲。“在单调和丰富之间,我追求更丰富的生活。”他跟我说。他已经三十几岁了,但是他依旧保持着甚至说超越了大部分二十岁的年轻人会有的理想主义、生命激情、闯劲,我觉得从他眼里,我看到了一个人对这斑斓世界的好奇与热爱。
澎湃新闻:你眼中的青年榜样或偶像,代表了怎样的精神或价值观,他们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影响?
胡佳璐:我觉得我身边的青年榜样展现出的是一种“不断打破边界”的价值观,我非常欣赏、羡慕、渴望。不断打破边界有两层内涵,一层是打破自己的边界,另一层是打破世界的边界,前者是对个人生命的打破和重塑,后者是个人对社会、时代、人类进步的杰出贡献。有这样的榜样在身边,你想象力的天花板会被彻底掀翻,你会开始拔高自己想象中能够达到的顶峰状态,树立更高更远的目标。如果说之前我只是希望能够成为一名普通的、敬业的记者,那么现在我希望自己将来能够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优秀的调查记者。
澎湃新闻:今年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如果选一种方式过五四青年节,你会选择什么方式?
胡佳璐:或许是采访吧!因为自己的本专业就是新闻,也喜欢采访不同人的故事、观点,所以想听听不同群体、不同年龄层的人对于五四的看法,一个个的小故事往往更能反映出大时代的风貌。当然我希望从比较熟悉的人开始,因为希望听到他们最真实、最不加修饰的声音。
澎湃新闻: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你认为当代青年怎样在新时代践行五四精神?你身边有没有真实的事例?
胡佳璐:五四的时候蔡元培先生有句话叫“学习不忘救国,救国不忘学习”,放在眼前这个时代,可以改作“学习不忘强国,强国不忘学习”。我觉得我们很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个是眼里只有学习,但不知道为何而学;另一个是有满腔抱负,但是却只能纸上谈兵落不到实处。有目标,能实干,就是最好的。
澎湃新闻:从1919年到1949年,再到2019年,五四运动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进入了新时代。从国家到个人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你如何看待你亲身经历的社会变化?你是否了解父母的青年时期,和你当下的青年时期,有什么不同?
胡佳璐:我出生的时候是千禧年,我自己亲身经历的19年里,我们国家给了人民一个和平的家园,人民也以自己的切实努力推动着国家的不断强盛,生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是极其幸运的,也希望我们能把这样的幸运带给下一代人。(对父母的青年时代确实不太了解)
澎湃新闻:你的职业或人生理想是什么,目前有没有什么规划?你觉得自己(或者当代青年)要如何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理想中?有没有感受深刻的具体事例?
胡佳璐:目前来看,我的职业理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调查记者。当然,我毕竟才刚刚进入大学一年不到的时间,世界万花筒才在我面前转过了那么一小块,或许未来我会找到更热爱的职业也不一定。相比之下,我想我的人生理想会更稳定一些,有两个层次:对个人来说,我希望拥有丰富而深刻的个人生命体验;对时代、社会、人类而言,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调查记者,走在时代的前线。总结起来就是:实现自我、回报社会。这是之前和一位复旦老教授聊天时,他给出的建议。这两点做到了,也就不枉来这美好的人间走一回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