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当成科学课 杭州一群小学生变身“小乌鸦”

发稿时间:2019-01-21 08:32:21 来源: 钱江晚报 中国青年网

  吴乐乙在做实验

  一转眼学期已经接近尾声了,刚进入小学的孩子,已经学完了人生中第一本厚厚的语文书。对于他们而言,这本语文书里给他们印象最深刻的课文是什么?

  杭州九莲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一致认为是《乌鸦喝水》。

  孩子们为什么会对这篇文章印象深刻呢?九莲小学的校长蒋晓告诉记者,两个多星期前,她在上这篇课文时动了点小心思:让学生依照课文做了一个实验——如果你是那只乌鸦,你能按照乌鸦喝水的方法,最后喝到水吗?

  孩子们可兴奋了,立马变身小乌鸦,做起各种实验。很多学生花费了一两个小时,才将瓶中的水上升到瓶口。实验过程中,一年级的学生脑洞大开,各种想法都跳了出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孩子,体验是最好的教育。”蒋晓说。

   一个学生用了249颗石子 终于喝到水了

  一年级小学生还不会写作文,但这次乌鸦喝水的实验做下来,几乎每个学生都写了一大段的心得。

  “我发现了一个水不多的瓶子,嘴巴伸进去试了一下,喝不到,然后用筷子模仿乌鸦叼小石子放进瓶子里,放了20颗小石子后,水位上升了一些,再用嘴巴伸入试了试,还是喝不着。继续放小石子,放入76颗小石子后,瓶子里的水到了瓶口,终于喝到水了。”学生周辰旭说。

  学生吴乐乙不简单,他完成了一项超级工程,用石头最多,一共用了249颗石子才喝到水。

  他用的瓶子是类似于可乐形状的饮料瓶,瓶底有四个凸起,瓶身两头稍大,中间稍细。“刚开始放石子时,水面上升得很快,但是放到水要接近瓶口的位置时,我感觉水位就很难上升了。”吴乐乙说,看到这样的情况,他就专门挑一些小石子,往大石子的缝隙里面塞,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水面终于上升到了瓶口,共用了249颗石子。

  在实验中,吴乐乙一个人耐心地花费了很多时间才完成这个任务。“瓶口比较小,石子的规格和数量上的要求都会比较高,我是一路走一路找,找了那么多小石子,小手小脚上都是泥巴。”他感慨道,小乌鸦不但聪明,还有耐心坚持下去,真是好样的。

  他还有一个发现,因为想到小乌鸦是在户外找的石子,他也在家门口的空地里找石子,“在我放入浅浅一层石子之后,水就已经变得非常脏了,这样脏的水,小乌鸦能喝吗?”吴乐乙说,“乌鸦好可怜,这么辛苦,喝到的水还那么脏。”

  另一个学生一边做实验,一边记录小石子的数量,真有点科学家的风范。“放了20颗石子,水有明显上升;放到140颗,可以勉强喝到一点点;放到180颗以后,乌鸦终于可以喝到水了。”

  12

  12

责任编辑:李华锡
返回首页>>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