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教育

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新闻 >> 正文

莫言谈歌剧《檀香刑》:由小说到歌剧,一曲“茂腔班主”的英雄壮歌

发稿时间:2018-11-13 13:07: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11月12日电(记者 王龙龙 姜宁 聂俊文)“舞台艺术,是在演出过程当中不断地修改、磨合和提高,所以十年磨一戏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檀香刑》确实体现了这样一种千锤百炼的精神。”11月12日,歌剧《檀香刑》国家大剧院演出新闻发布会暨主创人员主要演员媒体见面会在国家大剧院举行。著名作家、小说《檀香刑》作者莫言出席发布会并发表演讲。

  据悉,歌剧《檀香刑》是根据莫言同名小说改编,历经6年精心打造,也是莫言诸多优秀文学作品中首部改编为歌剧的作品。

图为莫言在发布会上演讲。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龙龙 摄

  以农民斗士为原型塑造悲壮英雄“猫腔班主”

  创作具有文化含量和艺术含量的艺术作品

  谈及《檀香刑》小说创作背景,莫言介绍说,在中国近代史,高密是一个载入史册的县城。在修建胶济铁路过程中,德国侵略者对山东人民进行了疯狂的迫害。在这样情况下,高密的农民,小说里面的孙丙,在现实生活中叫孙文,他领导农民奋起反抗,与德国侵略者进行了英勇的、悲壮的斗争。最后,在德国占领军和清政府部队联合镇压之下,这个斗争失败了,孙文本人也被当众斩首。

  莫言表示,在上世纪80年代,便提出要写这部小说。然而,“一直觉得它是我人生当中一部重要的小说,不能在考虑得不充分情况下,轻易地把它写出来,万一写不好,我就糟蹋这个题材了。”因此,在1999年才创作这部小说,并于2000年以后才出版。

  莫言通过文学创作手法,对现实的人物进行了改造,将主人公塑造成为一个猫腔(茂腔)的班主。“所以,这个历史事实变成一部艺术作品,当时我的想法一定要跟当地的文化结合起来,不是纯粹的故事讲述,一定要有文化含量,要有艺术含量,一定要形成中国小说特色。”

  摆脱西方文学创作影响创作中国特色小说

  在茂腔中寻找创作灵感展现家乡英雄事迹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向西方文学学习,大量的西方作品对中国本土作家的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不知不觉中,中国文学界产生了对西方文学的模仿和某种程度上的崇拜。

  莫言表示,我们一定要摆脱西方文学的影响,独立地写出具有中国特色、具有个人个性的小说来,如此才能使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版图上占有一席之地。“有了这样的决心和创作意向,就一直等待着机会,等待着灵感的到来。”而谈到创作的灵感,莫言便想到了家乡的茂腔戏。

  据悉,茂腔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青岛、潍坊等地广为流传的地方剧种,有着“胶东之花”的美誉。这个满是胶东乡俗俚语的地方小戏对于莫言来说,是他最早接触也最受益的音乐形式,正如他所言:“如果说我的家乡有什么音乐、有什么旋律的话,茂腔就是我们的音乐旋律。”

  莫言介绍说,小时候在农村,电影很少,除了民间戏曲,没有别的可以看。“听乡村野戏班子唱戏,听鼓书艺人唱戏,从小因为受到的艺术熏陶来自于民间戏曲,所以这种营养是对我整个文化养成占了非常重要的比重,以至于我的小说创作里面出现了大量的戏文、戏剧性的元素,人物也不知不觉地戏剧化。”

  于是,莫言便将这部小说与地方戏曲茂腔结合起来,由此《檀香刑》便具有了强烈的戏曲性。正是因为如此,有评论家曾说,这是一部戏曲化的小说,或者说是一部小说化的戏曲。“因为大量的文字都是押韵的,小说里的人物本身都是演员出身,他们的思维方法也都是演员的思维。他们甚至于到后来都在幻想,自己到底是在现实生活当中,还是生活在戏曲里面。像里面写的主要人物孙丙就是这样一个人。这一点,我想在歌剧《檀香刑》里面得到了非常好的呈现。”

  莫言总结说:“就是因为我们家乡的茂腔戏,又是家乡的英雄事迹,这两件事情结合起来,再加上我个人的这种写作,就促成了这个小说《檀香刑》的产生。”

  由小说到歌剧一遍遍打磨融为一句句唱词

  用歌剧高亢地唱出民族史上一段悲壮历史

  小说《檀香刑》出版后,便在文坛上引起较大反响。当时,不少电影导演、戏曲导演都曾想改编这个小说,进行拍摄、排演。然而,改编起来难度较大,让不少导演望而却步。

  《檀香刑》,由小说改编为歌剧,这对于莫言而言,也是新鲜的尝试。“尽管在小说里面写了很多戏文,但这都没有搬到舞台上,我曾经对戏曲创作充满了兴趣,但是歌剧毕竟是一种西洋来的艺术形式,对唱词还有一些特殊的要求。”

  在改编为歌剧创作过程中,莫言与主创人员一起打磨。在一遍又一遍的磨合中,一遍又一遍的修改中,这些内容越来越精粹,融为一句句唱词,甚至每一个字眼。在进入国家大剧院的路上,莫言还与主创人员在为其中的一个字进行讨论,研究用哪个字更为准确。

  谈及对《檀香刑》歌剧的评价,莫言表示:“比较好地把小说《檀香刑》精华部分给提炼出来了,1小时50分钟的时间,用歌剧的方式把我在小说里面要表达的、所要说的全都说出来了。”

  莫言用两点形容自己的感受。第一,它的情感是非常饱满的,创作者的感情非常真挚,而且本身涉及到我们民族历史上的一段悲壮历史,所以这个戏的基调也是一种悲壮的东西,是爱国主义、悲壮的激情,牺牲、奉献,这些内容在剧中都包含了。再一个,它是辉煌的,这种辉煌就建立在歌剧这种独特的形式上,它那种华美的、高亢的唱段,合唱的时候能够让观众的血压升高,整体上营造出一个令人感动的氛围。

  汇聚集体才华成就精品过程艰苦结果幸福

  尝试艺术院校教学创作结合打造艺术精品

  《檀香刑》以歌剧呈现,是一个群体性劳动,导演、演员、指挥、舞美、服装、道具……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都在为这部剧作贡献。“一部歌剧确实是耗费了诸多人的心血,也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和才华,每个人都贡献才华,然后变成一种集体性的才华。这一点也是我感慨万千的。”莫言感慨说。

  莫言表示,小说是一个高度个体化的劳动,一个人躲在书房里,写得会非常如鱼得水。如果很多人在一起写,肯定是写不好的。但是戏曲、歌剧就不一样了,这个需要大家在一起。

  看了剧组人员的彩排和演出,莫言深感艺术创作的艰难。“当然,我想每一个创作者都在这个过程当中,得到一种愉快的感受。艺术创作的艰苦也是幸福,也是愉快的。尤其看到经过这么多人的努力,使一个作品变成一部精品。我作为一个原作者,作为一个编剧,应该向各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此外,莫言表示,这次创作是一次有益的尝试,让艺术院校的教学和创作结合在一起,并形成一部广大观众喜爱的艺术精品,这种模式未来可以大力推广。

责任编辑:崔宁宁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加载更多新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