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26日消息(记者车丽 河南台记者潘语怡 无锡台记者张振杰)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大学先修课程就是让一批“学有余力”的中学生提前接触大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通过统一的考试,成绩可以成为大学自主招生的重要参考。这在国外并不是新鲜事,在国内也研讨推行了多年。因为有“学有余力”前提存在,所以能够接受这些课程的必定是尖子学校的尖子学生。
日前,中国大学先修课程试点项目2017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大学先修课程试点项目”已经在全国110多所中学开课试行。主导此事的中国教育学会表示,此举可以推动中学的教育改革,体现了“因材施教”。但也有人质疑这种做法很容易异化为大学掐尖儿的另一种渠道。“大学先修课”的设置,能否跑好人才培养的“接力赛”?
目前,“中国大学先修课程试点项目”已经在全国110多所中学开课试行,设微积分、解析几何与线性代数、微观经济学、通用学术英语等7门课程,1000多名教师接受资格培训,注册选修课程的学生超过1.6万人次。对于那些学习高中课程比较轻松、想要“加餐”的高中生来说,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主选择提前接受大学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
郑州一中高三学生郝杰选择了微积分。他打了个比方,好比盲人摸象,用高中知识去解答某些问题是在摸着象腿揣测全貌,而学习了大学知识相当于站在梯子上查看大象的全貌。“我很喜欢数学,但现在学的高中知识已经不能满足我的需求,这样的大学先修课程正合心意。”
将大学课程提前尝鲜,对比之后,能让学生以后专业选择方面更加明晰。大学先修课是否会增加学生课业负担?按照中国教育学会遴选学生的标准,大学先修课程是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建议成绩排在前10%的学生选择。或对某一学科领域有浓厚兴趣,且有志于对该领域深入学习的学生。郑州外国语学校校长王中立说:“我们开设了微积分、线性代数和大学英语写作。学生可以自主报名自主参加,课程和大学打通了,为进入大学奠定基础创造条件,也为大学招到有学科特长的学生做前期准备。”
安徽铜陵市一中副校长徐磊表示,每年高一年级入学时,学生通过学校选修课平台进行选课,每周五下午利用两节课的时间全校走班参加课程学习。大学先修课不仅能开阔学生视野,也能将高中和大学课程做有效衔接。“我们的选修课不仅有大学先修课程还有校本课程,我们邀请了社会的一些人士开设课程,每年有70到80余门课供学生选择,学生虽然是高中生,但和大学生一样在网上进行抢课、选课先到先得,这样也增加了学生自主的学习的选择。”
据了解,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十多所高校曾通过网络面向全国优秀的中学生教授大学课程。有高校曾表示,先修课成绩将作为自主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是在江苏无锡天一中学教师 李伟看来,大学先修课程目前和自主招生没有硬挂钩,主要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学习平台。“自主招生主要是高考内容的加强版,对大学内容有所涉及,但涉及到的都是概念性的东西比如极限、行列式的定义。对自主招生的考试没有多大帮助,但对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上有很大帮助。”
目前,“中国大学先修课程试点项目”40多个考试考点覆盖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成功组织了5次全国性考试,参与考试的学生超过6000人次。有不少学生已将成绩报告单放入了大学自主招生的申请材料中。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建议,开设大学先修课程是给想飞的孩子插上翅膀,但要注意不要让大学先修课异化为大学掐尖的另一个渠道。“很多学校开先修课时受到升学等因素影响,一些高校将先修课的成绩作为录取依据,先修课有可能被高校掐尖的情况所左右。最关键的是先修本身是出自学生发展状况的需要,而不是出自考试要求的目标,才能让先修课健全发展。”
“大学先修课”无疑是中学教育的改革与进步,但还有些疑问需要探讨。由于“大学先修课”与升学相挂钩,尖子生们通过考试很可能成为大学自主招生的对象,这等于提前对高等教育资源进行了“预约”。如果再进一步强化下去,会不会成为又一根“指挥棒”?刺激更多的学生去“学有余力”?刺激更多的大学在中学开课?刺激更多的学生假期变成了先修课程的学习时间?强者恒强,弱者恒弱,高等教育资源有可能进一步向“精英”中学、“精英”学生们倾斜。
提出这些疑问,并非要否定大学先修课程,而只是希望主导者和参与的大学中学,能慎重推行,尽量找到因材施教和教育资源分配的平衡点。国外类似的课程很多,不过,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学校与家长的教育理念,都和国外有着很大不同。找出中国的特色,摸索出中国的规律,制定出符合实际状况的规则,才能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才能让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