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娱乐|时尚|财经|军事|体育|创业就业|高校|旅游|发现|视频|游戏|汽车|青春励志
长江珠江流域学生涉水隐患多 标准化校船推广难

发稿时间:2017-08-27 09:10: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中国青年网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临近开学季,学生的交通出行安全又成了社会关注的话题。校车安全越来越受重视,2012年为加强校车安全管理,保障学生人身安全,国务院出台了《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对校车运营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规定。但在长江、珠江等流域不少中小学生上学不坐校车而是需要通过渡船涉水上学。这些学生占全体学生的比例虽不大,绝对数量却不少。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和规范,大部分渡船陈旧不堪、没有安全资质,这也给学生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虽然一些地方正在探索推广标准化校船,但也遇到了不少现实的困难。如何保障涉水上学的学生安全?政府部门如何规范校船安全?

  广西百色西林县八大河希望学校紧邻天生桥库区。周五下午两点刚过,学校便喧闹起来。680名涉水学生以所在村庄为单位排成一列列长队,等待乘坐免费校船回家。还没出大门,校长马城的叮嘱就已经唠叨了十几遍,“你们要记得,上船下船都要照顾好自己的弟弟妹妹,特别是下船,一定要等船靠岸。”

  从学校到校船停泊的码头距离只有300米,但所有教师都要护送孩子直到他们上船离开。在海事局工作人员的督促下学生穿好救生衣,校船陆续驶出码头。

  188号校船载着30名学生回家,从八大河希望学校到孩子的家——鲁维村要走一个半小时的水路,初三学生吴建楠是这艘船上的安全协管员,他坐在后排吹着河风,听着音乐,而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我们以前坐的那些船太小,怕浪太大,浪太大,船太小,怕翻船。下雨天浪和风更大,坐的时候感觉很害怕,对坐船都产生恐惧。家里没条件只好坐那个船,现在可以看书,又平又稳。”

  吴建楠所说的小船被当地人形象的称为“柳叶船”,船体一米宽,几米长,行在河上就像一叶扁舟,遇到刮风下雨,随时可能被打翻。没有客运资质、安全也没保障,船主为了盈利,会塞进去二三十人,连个座位都没有。

  船主吴广斌多年前就经营着这么一条“柳叶船”,他自己开船却从不让儿子坐船。“从来不(用自己的船)带孩子上学,那时都是骑摩托车送过来,以前没有标准化客船,自己本身都担心安全。”

  2013年吴广斌购买了一艘全新的标准化的校船,相比“柳叶船”,校船船体宽了两三米,马力提高了几倍。铁皮船舱,里面十几排固定座椅每人一座。风吹不动,浪打不翻。如今学生每周两次上下学的乘船费用,以及人身意外保险,一年70多万全部由政府财政承担。在政策的补助下,购买20万元的标准化校船,船主也只需承担一半资金。“为了安全,也是为别人的孩子,也是为了自己的孩子。”

  在长江、珠江等流域大部分农村地区,由于没有桥梁,渡运成为沿江两岸百姓和中小学生出行的重要交通方式。据了解,2012年长江干线共有渡口1081处,全年运送过江旅客约8000万人次,其中渡运学生约22万人次。与校车相比,“学生渡”人员较为集中,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一旦发生碰撞,极易发生群死群伤重特大事故。

  2011年9月9日,湖南省邵阳县塘田市镇发生沉船事故,9名学生死亡;2014年9月28日,河南省驻马店市汝河渡口发生了一起摆渡船翻船事故,造成29人落水,8人失踪,乘船者大部分为小学生。

  渡船渡口未纳入地方公共交通体系,资金投入不足,渡船老化、渡口渡线设置分布不合理等问题,都可能导致渡船事故的发生。

  从2013年开始,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唐冠军就开始关注到这一问题。“三峡蓄水之后,过去可以直接走过去的地方现在变成河流,出门就要坐渡船,特别是库区这些孩子上学,因为远一个礼拜甚至十几天才能回家一次,从小学就这样,这些孩子上学的安危、交通安危,牵挂着每个老百姓的心,孩子的家长不放心。”

  2012年通过政府与社会共建、服务外包的方式,国内第一艘专门为学生打造的专用客渡船在湖南耒阳下水,随后不少地方都在规范“校船”上做出了探索。

  在广西百色市的几个国家级贫困县,长久以来2000名农村学生乘船上下学。2011年广西乐业县开始推广、规范校船,百色海事局隆林办事处主任姜海松说,规范校船过程并不容易。“大家都懂得重要性、危险性,但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部门来牵头做这件事,最后由海事部门推动政府。大城市的校车最合适,我们这个地方校船最合适。”

  在曾经担任广西乐业县县长的李艳花看来,推广规范校船,仍然存在着现实的困难,除了资金上的缺口更需要制度上的保障。“希望上面能给贫困县份拨专项资金来解决学生的这些问题,形成一种对学生安全的保障制度。政策保障、资金保障、人员方面的管理保障应该要做,各县长期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特别是贫困县。”

  标准化校船的推广该如何破解难题?“学生渡”如何变成“安全渡”?中国之声将继续关注。

责任编辑:李华锡
返回首页>>
热图

排行

热搜

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