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称的“优良师资”却只是一些在读研究生;号称的报考学校“内部资源”只是一些导师的讲义和学术动向……近日,有媒体对北京的考研辅导班做了调查,发现其中乱象丛生。
当前,考研辅导班处于一个“三不管”的尴尬状态:辅导班一般不作为消费行业来监管,考生很难作为消费者维权;很多辅导班没受到教育部门的严格监管;辅导班的各种承诺,很少作为“广告”受到《广告法》严格约束。要想让考研班不再忽悠人,需要落实监管责任、把住进口。工商、教育部门应实现监管协作,形成管理合力,对“保过”等绝对化语言乃至忽悠的广告语,要依法予以惩戒。
(原载于光明网 作者:沈彬 摘编:刘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