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又到了一年一度高考填报志愿的时节。如何选专业?怎样选学校?去哪一所城市更有发展……?相信这些困扰考生和家长的难题并不亚于高考本身。“考得好不如报得好”,“现在找工作流的汗与泪,就是当初填志愿时脑子里进的水”,这些话语虽有几分调侃,但也从侧面印证了高考填报志愿的重要性。如何才能科学地应对这项重大而又复杂的工作呢?笔者建议在填报高考志愿时,考生和家长应慎重考虑如下四大坐标。
一、选职业:让职业目标引领教育规划
在很多人看来,要先规划教育,再规划职业。因为在时间顺序上,是先读书后工作。更有很多人现身说法,自己现在所从事的职业跟大学里面所学的专业并没有一毛钱关系。在我看来,这种看法值得商榷。先设定职业目标,再制定教育规划,在逻辑上更有科学性。考生首先应当弄清楚,未来打算从事的职业,然后才能选择相应的专业和学校。怎样做好职业规划呢?要考虑兴趣、能力和收益三个因素。能力是指自己是否擅长某种职业?收益是该职业的社会回报如何?首先要寻找三者的交集。如果既是喜欢的,又是擅长的,社会收益又高,这种职业是最优选择。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找到这样的职业,那么又当如何选择?我认为,无论如何不能选择自己讨厌的,否则人生太痛苦了。在不讨厌且社会受益不算低的情况下,选择擅长的。在不讨厌且能力一般的情况下,选择社会回报高的。如果有特别钟爱的职业,但能力和收益一般时,一定要选特别钟爱的职业。
二、选专业:热门专业未必是最佳选择
确立了职业之后,就应该考虑如何选专业了。但不少考生通常会在选择一个好大学还是选择一个好专业之间踟蹰不定。在笔者看来,考大学是专业优先,而非学校优先。虽然名校出身会让人很有面子,但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归根结底还是靠专业技能吃饭。在选择专业时,要在职业规划的基础上,充分了解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尊重自己的兴趣,把目光放长远一些,而不单单是以就业为指挥棒。对于家长而言,要改变旧观念,可以为孩子提供帮助与建议,但不要替他们做决定。与此同时,在当前众多考生家长争相追逐热门专业的背景下,要保持冷静,不要盲目跟风。因为所谓的热门专业随着时间的流逝,四年之后可能不在热门。诸如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电子信息工程、会计学、中医学等这些曾经的热门专业如今就业压力指数持续偏高。此外,热门专业大多是新兴专业,在参加公务员报考时,新兴专业的岗位要远远少于传统专业。因此,在专业报考过程中,学生和家长需多方考量,格外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