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大高校录取通知书“大礼包”正陆续送达新生手中。一张薄薄录取通知书也是对大学的“第一印象”,各大高校铆足了心思给新生们上好这大学“第一课”。记者梳理了十几家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不仅“颜值”爆表,而且科技范儿十足,还有浓浓寓意和期许,网友纷纷表示,“看了这些录取通知书,真想重回校园,再领一次。”
“中国风”成为热门设计元素
具有中国特色传递喜悦的大红色是不少高校的录取通知书不断沿用的主题色。山东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多个高校都沿用了这一风格。
山东大学一位新生为学校古朴典雅的设计点赞,认为今年山东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山大红”配色,结合中国传统元素,精致典雅,简洁大气,是对自己“12年征途”的最佳纪念。
华东政法大学的通知书是传统的“华政红”配色,结合篆书镌刻的“笃行致知,明德崇法”校训,内页以淡雅的浅黄色为主,庄重大气,国之重器之感跃然纸上。
除了中国红配色,江南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水墨江南”设计,同样让人眼前一亮。墨梅、墨山、莲花,配上红楼、瓦当、木棉、窗花,江南水乡的气息让一些北方新生对未来四年的大学生活充满期待。
大礼包里藏“心思”
除了设计上更加偏爱“中国风”的大红色和水墨系外,不少高校在随寄物品上花了不少心思,寄种子、寄珍珠、寄唱片……此外,还融入了更多互联网科技元素,扫描二维码关注学校公号等。
今年,最吸引眼球的通知书来自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他们在录取通知书上佩戴了一颗“巴洛克珍珠”。“它并不像一般珍珠那样圆正,却成于天然,形态各异。”学院的副院长李文莉解释说,每个学生从录取通知书上取下的那颗珍珠都是独一无二的,也象征着每个学生都是绝无仅有的。我们希望经过四年的打磨,把每一个学生都变得闪闪发光。
根据学校的自身特色,传递大学精神也是录取通知书要达到的效果。扬州大学农学院从水稻、大麦、蓖麻等八种农作物中随机发出种子寄给新生。该校农学院团委负责老师表示,通过这种方式,新生对于未来所学有初步的认识,在悉心培育的过程中,感受农学之美。
一些互联网科技元素的融入也让录取通知书更具时代感。上海大学通知书的亮点是一张“全景漫游校园卡”,扫二维码即可全景游览三个校区,有如身临其境。兰州大学把通知书交由《读者》杂志来操刀,随赠的限量版刊物里记录了兰大生活的点点滴滴,首页还附上了兰大各媒体的二维码。
复旦大学则让通知书“有声音”。一张名为《今生永相伴——唱给复旦的歌》的CD收录了复旦大学的校歌,以及复旦学子创作的一些歌曲。
浓浓期许纸上存
当下,招生录取工作已经电子化、数字化,录取通知书的“通知功能”已被弱化,在网上都能查到录取结果。而这一形式之所以仍为各高校保留,除了为考生提供一份正式的、书面的录取证明,还在于其承载着特殊的象征意义。
“此后,你将与历史上众多灿若星辰的名字一起,共享‘浙大人’这个无尚光荣的称号,共同承担起国家和社会的责任。”这是印在浙江大学录取通知书里的一句话。今年的医学专业新生陈锦仪说,录取通知书上的话带给她浓浓的归属感。
清华大学连续三年向新生赠书,以书达情。从《平凡的世界》和《瓦尔登湖》,到今年的西方艺术史经典之作《艺术的故事》,表达了学校对新生“在艺术中获得人生乐趣”的期许。
用毛笔书写录取通知书是陕西师范大学坚持了11年的传统,校内书法好的老教授为新生书写这一“开学初礼”。一纸墨香背后也传承了浓浓的文化情怀。
“录取通知书设计的初衷是传递学校的历史和文化,表达对新生的期许和愿景。”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周明初说,一张纸承载了独特的人生记忆,也激发了爱校的传承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