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松泉
这些年来,上海教育的“热点”越来越多,比如关于新生入学的幼升小、小升初;关于计划外招生的条子生、择校生、借读生;关于减轻学业负担的作业量、补课班;关于缩小办学差异的均衡教育、教育公平;还有关于解决孩子放学后无人辅导和看管的晚托班、延长班……
仅以每年的幼升小和小升初为例,本来是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正常入学程序,现在被热炒为一个招生季。教育“热点”多,不是应该有的好现象,学生和家长不安,老师和校长难办。为化解各种“热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断出招应对,花去大量时间和精力。
“热点”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教育自身来说,可能有以下3方面原因:一是广大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重视,对优质教育的积极需求;二是学校办学还存在差异,教育发展不均衡;三是教育同质化多,而多元化和可供选择的特色教育显得不够。
2030的上海教育,应该在与时俱进中建立一系列常规常态长效的学校教育机制。一个获得社会理解支持并在与时俱进中稳步发展的上海基础教育,应该成为2030年上海教育的新常态。2030的上海教育应该努力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需求,提高社会公众对学校教育和学生成长的理性认识,真正让学生和家长能够选择到适合自己的教育。为此建议如下:
其一,政府应该继续增加教育投入,不断提高上海基础教育的现代化水平,为学校教育教学和师生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应该继续提高教师待遇,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做老师。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男教师从教。上海市区中小学中,男女教师比例失调,不少学校80%以上都是女教师,有的学校几乎没有男教师,这不利于中小学生的教育。
其二,上海推进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化办学已经好几年,目前亟需建立评价和推进机制,不能搞“只挂牌不经营”的形式主义。应该重视集团核心校的引领作用,特别是在师资流动方面有积极的政策支持。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中,要规范民办学校招生,防止出现新的不均衡和不公平。民办学校每年提前招生,靠挑选好学生办学,不符合公平教育的思想,特别是民办初中的“掐尖招生”,挫伤了许多公办初中的办学积极性,也迫使很多小学生去社会办学机构补课,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其三,在上海2030的教育发展规划中,要继续重视校长培养和教师队伍建设。一所学校是否能够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校长的学校管理能力和学校教师群体的专业水平起决定作用。上海基础教育多年的持续发展,得益于上海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教师培养机制,得益于培养高端教师和校长的“双名工程”,未来的上海基础教育应该继续重视教师培训和高端校长、高端教师的培养,为上海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夯实基础。
教育是公益的,理想的教育也是不复杂的,就是“学生作业少一点,分数高一点;老师上课生动有趣一点,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一点;学校教育内容丰富多彩一点,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大一点;老师亲切和蔼一点,学生阳光开朗一点……”当然,学校教育要做到这些“一点点”,还需要我们教育人多用心思,面向2030年的教育,上海基础教育不应该像如今一样经常被“热点”困扰。(作者系上海杨浦区打虎山路第一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