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娱乐|时尚|财经|军事|体育|创业就业|高校|旅游|发现|视频|游戏|汽车|青春励志
求职者之死,网络招聘平台是否应担责

发稿时间:2017-08-04 08:39:24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对方看到有其他人在,就一直想办法支开舅舅,还说公司外人不能进,只能坐他们的班车前往,只能住集体宿舍。”一系列不合理的要求让周燕看清了骗局,“企业”的联系人看没法把她骗上车就直接离开了。

  相比于警惕的周燕,华南师范大学学生张莹(化名)在两年前刚进入大学校门时,就在一家招聘网站上交了一笔“学费”。

  因为大一课业较轻松,张莹就和同学相约在招聘网站上找兼职。一份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吸引了她们,地点离学校很近,薪资也很丰厚,但去面试后才知道落入了骗局。

  “他们要我们交200元钱办一张卡,然后就可以登录他们网站找工作,优先推荐。”拿着卡登录网站时,张莹发现这个网站并不需要缴费登录,网站上的招聘信息也很少,她察觉不对劲后联系公司要求退款,却被一拖再拖,之后对方更是置之不理,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后来,张莹再也没有用过招聘网站,她觉得不可靠,自己也没有精力去一一辨别信息的真假。她很疑惑,这些虚假的公司为什么能在招聘平台上大量存在,平台又是如何审查这些公司的信息的呢?

  事实上,关于网络平台对用户身份的审核责任,今年6月起施行的《网络安全法》已经作了明确规定:

  未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或者对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的用户提供相关服务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可以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关闭网站、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对此,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表示,网络招聘平台应该对招聘单位进行基本的身份审核,例如要求提供营业执照并核实营业执照的真伪,同时也应该对具体负责在其平台上注册账号的个人进行身份审核,比如要求提供招聘单位的授权文件,或者要求用企业邮箱进行身份验证等等。

  赵占领认为,在“李文星事件”中,如果李文星受害确实跟“BOSS直聘”上的招聘信息有关,且该招聘信息虚假,而“BOSS直聘”没有尽到相应的审核义务,则“BOSS直聘”对于李文星的受骗及被害有较大的过错,应该对李文星的家人承担赔偿责任。

  中国互联网协会法治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胡钢也指出,目前大多数网络招聘平台采取的主要模式是让求职者免费使用,向招聘企业收取费用,以及通过广告来营收,因此这类招聘网站也属于网络广告的经营者,不能逃避广告法要求的广告审核义务:企业主体身份、招聘内容是否为真。

  “它(网络招聘平台)可以要求(招聘企业)提供营业执照的扫描件,一核对就行。这属于表面审核,可是连这都没做。”胡钢指出,来自招聘企业的广告费、招聘撮合费是许多网络招聘平台的主要收入来源,这导致它们没有动力加强对招聘企业的审查。

  “这一事件之所以备受关注,一方面可能因为涉及传销,其社会危害性通过个案凸显出来,另一方面涉及发布招聘信息的网络平台,究竟应该承担什么样的审核义务,以及如何对于招聘平台的虚假信息进行监管,这是行业性问题。”赵占领说。

责任编辑:崔宁宁
返回首页>>
共【2】页 首 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末 页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该评论已关闭!
热图

排行

热搜

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