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格斗选手:
读书才能保证有能力找到工作
“能读书就先读书。”说起“格斗孤儿”事件,业余格斗选手曾放的态度很明确。
“最近一两年,我经常被十几岁的孩子问到一个问题——‘怎样成为职业格斗运动员’?每一次,我都会非常严肃地告诉孩子:能读书就一直读下去,就算你成绩不好,就算读个三本、大专甚至技校,也一定要读下去。这样,即便你将来选择当一名职业拳手,当你打不出来时,也有能力找到工作。”曾放对记者说。
“我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也不想说什么风凉话。其实,我也特别想打职业比赛,但我知道至少应该在我读完研究生后再去打拳,至少要练拳三年以上再做决定。很多人都劝我休学打职业比赛,但我的教练坚持让我毕业之后再说。”曾放说,“至于为什么要在练拳三年以上再做决定,因为要看自己是否真的喜欢打拳,是否能坚持下去,另外还要看老天爷是否赏你这个饭碗。”
对于打职业比赛这件事,已经退役的业余格斗运动员李杰与曾放的观点一致。
在十几岁时,李杰就开始了训练、打工的生活,“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出去打工。下午三点半开始练拳,练到5点半。如果身体状态好,还要做体能训练”。
“如果走专业路线,格斗能力毋庸置疑,但是你的生活可能会非常糟糕。大多数职业拳手如果没有良好的家境以及家庭支持,在靠打拳成名前,生活都是比较拮据的。没在国内成名之前,营养品、伙食费都要省着花。在单调、高强度的体能和对抗训练结束后,还要去打工养活自己。”李杰说,所以,不要贸然选择打拳这条路。
这样的观点得到了教育专家的肯定。
“满18岁以后,也就是说他们有判断能力之后,如果愿意去参加搏击训练,我认为可以。不过,在未成年时,我们应该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去保护孩子,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甚至企业都有责任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说,即使说一些孩子经过爷爷奶奶同意打拳,但是这些老人限于文化水平、认知水平,对搏击这件事的认知会存在错位。尤其在商业宣传的情况下,信息是不对称的,老人了解到的可能只是好的一面,具有诱惑性的一面,他们可能不了解负面的信息,他们可能只是觉得打拳解决了孩子吃饱饭的问题。
教育专家:
首先要保证孩子基本素质教育
在业余格斗运动员看来,年少时,读书比打拳重要。然而,这样的专业声音在“格斗孤儿”事件中被淹没。不少人认为,对于家境不好的孩子来说,打拳这种“教育”比读书更有出路。
不过,在教育人士看来,任何形式的教育都不能弱化义务教育的本质。
“我觉得不论是学习体操还是武术、杂技等,首先要保证孩子的基本知识教育,因为没有任何一部法律法规说未成年人以技能学习为主、以知识教育为辅,这种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程方平对《法制日报》记者说,“所谓义务教育,就是接受国民的基本素质教育,不接受这个基本的教育,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这其中有国家的责任也有监护人的责任,任何机构和个人都没有理由来弱化国民基本教育,弱化义务教育。”
“对于未成年人的学习内容,实际上没有好或不好的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人条件也不一样,所以没有一个标准能够确定孩子用大量时间学习格斗好不好。一个基本的原则是,要依据孩子的优势、潜能以及成长发展需要来确定他该学什么,而不是泛泛而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在这样的前提下,接受义务教育要保证年限以及内容,从义务教育法的角度来说,政府部门要负责任,家庭要负责任,孩子本人也有义务接受教育。孩子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同时可以学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但要以接受义务教育为前提。
恩波格斗俱乐部负责人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们也请老师为孩子们上课,会完成基本课程,孩子所接受的教育也是完整的。
对于这样的说法,程方平的态度是“不成立”。“义务教育法现在还在施行,孩子不上学本身就是违法的,孩子必须到正规的学校接受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有资质的私立学校需要经过教育部门的认证。这个俱乐部,谁认证它可以代替学校?”程方平说。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程平源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所谓以格斗训练为主、知识学习为辅,这属于一个投机性的说法,“格斗俱乐部是商业机构,不是学校,是在打擦边球”。
在采访过程中,也有公众提出,这些格斗少年与在体校学习的少年难道不是一种成长模式吗?
“这种格斗和体校教育是不同性质的。比如,体育专长生等都归纳到国家教育体制之内,是有上升空间的,体育生也要接受知识教育,也可以上大学。这个俱乐部就不同了,它是一个商业机构,没办法监督它,孩子们以后怎么办?这些孩子的发展前景是什么?不得而知。”程平源说,体校有一套完整的选拔教育体系,这两者要特别区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