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娱乐|时尚|财经|军事|体育|创业就业|高校|旅游|发现|视频|游戏|汽车|青春励志
00后玩转公众号:你读吗,你读得懂吗?

发稿时间:2017-07-21 07:19:12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经过一年多的经营,公众号的供稿人也越来越多,很多笔友慕名发来私信,希望加入,团队成员从本班级扩展到了其他班,甚至其他学校。对于吸纳什么样的作者,“桐雅”有着自己的原则,“写作技巧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写作热情和时间,一个人对生活有热情才会有感悟,一篇文章不仅需要文笔,还需要对于作品的思考。”莫惋兮说。

  因为成立了编辑部,“桐雅”主创们的交际圈子变广了,从线上转到线下的朋友也更多了。“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个体,但大家都想拧成一股向上的力量,互相促进,让更多的人看到00后并不是标签化的浮夸、懒惰、矫情”。

  “开明”的教育培养孩子兴趣

  无独有偶,六年级的吴奇霖也在同学的带动下做起了个人公众号,专注于三国历史的深度研究。文章恰巧被清华大学出版社编辑发现,他们正在商谈将作品汇集出书。

  吴奇霖跟三国的渊源,得从他4岁观看《三国演义》动画片开始追溯,之后便一发不可收,他对那段历史越来越痴迷。

  父亲发现吴奇霖的兴趣后,也开始有意识地和他讨论三国的内容、购买相关书籍。对于吴奇霖来说,读书是他最快乐最放松的时候,他喜欢边读书,边将情节手绘成连环画,有时候也会凭着想象恶搞一下。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漫画渐渐不能满足他对历史情感的表达,他觉得应该写点什么。2016年,他在公众号上发了第一篇文章《夸父是那么好的人吗?》,大胆质疑教科书中的记载。文章获得了83个阅读量、9个赞,“没想到我写的东西有人认可和关注。”吴奇霖兴奋地说。

  看到儿子的朋友圈,从事教育的父亲吓了一跳——儿子竟然独立开了公众号,而且,已经开始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了。作为儿子的忠实读者,他骄傲地点击屏幕右上方的转发键。

  “这就是兴趣的力量。”在吴爸爸看来,只要孩子有钻研的劲头,坚持下去,无论他以后从事什么工作,都能获得成功。为了让孩子保持对公众号的热情,发挥他的创造性,父亲还特意去学校找了老师一趟,希望老师“不要因为学习成绩的事情批评孩子”。

  “随着吴奇霖读的书越来越多,越来越专,思考的东西也越来越有深度,我发现自己已经跟不上他的脚步了,只能通过他公众号里的文章去寻找与他的共同话题。”吴爸爸如是说。

  萱萱妈妈也悄悄关注了女儿的公众号,当起了忠实粉丝,时而转发,时而互动,希望通过女儿写的文章触碰她的内心世界。

  有很多家长对于孩子接触电子产品非常排斥,把它们看成是影响孩子学习的罪魁祸首。

  但萱萱妈妈认为,电子产品本身只是一个工具,即使你锁住iPad、手机、电脑,如果孩子自控力不够的话,他还是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但如果家长相对开明,不把电子产品当作洪水猛兽,孩子就不会感觉这个东西来之不易,具有非凡的吸引力。

  “公众号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能调动起孩子的创造力和综合能力。”萱萱妈妈担心孩子的眼睛,认为时间上还是要有一定控制,可以跟孩子一起安排其他空闲时间,比如建立固定的家庭日、进行户外娱乐等。“这样也能让孩子学会利用空闲时间,锻炼时间规划的能力”。

责任编辑:崔宁宁
返回首页>>
共【3】页 首 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末 页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该评论已关闭!
热图

排行

热搜

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