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周可谓大学生一学期最忙碌的时候。有的同学平时重在积累,坐等考试,临危不乱;有的同学由于平时疏于学习,临时抱佛脚,通宵达旦;有的同学则寄希望于网络上转发的锦鲤和粉色海豚,期望奇迹出现。
2015年1月的考试周对于鲁东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学生孙振强和他的小伙伴们来说,仿佛置身事外,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室内正忙碌地编码、写程序,完善着他们的自主创新创业作品——一款名为“考伴”的App。
“对我们来说,创业就是一场始终在进行的考试,我们的考题是项目、市场还有消费者。”孙振强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这是一款堪称“小而美”的大学生创业项目,与对考试的疯狂吐槽不无关系。
孙振强和他的小伙伴的创业思路,来源于一次创业课堂上的头脑风暴。
当时临近期末,微博、朋友圈随处可见对考试的吐槽。面对负能量满满的吐槽时,孙振强和小伙伴们开始反思该怎样正确看待考试,进而通过怎样的途径帮助同学们从容淡定、游刃有余地面对考试。
紧接着他们琢磨着如何将自己的专业和在学校创业课堂学到的技能进行融合,进而将负能量满满的吐槽转化为创意,并在创意中抓到商机。
集思广益后,他们决定编写一款App,把身处考试旋涡中的年轻人聚集到一起,互帮互助,资源共享,打造一个以考试为中心,以考试信息共享、考题讲义搜集、经验交流为主要内容的社交平台。
有了这个初期设想,孙振强便开始了频繁招募队员、无数次面红耳赤的争论、通宵达旦地编写代码……
然而,由于孙振强和他的团队成员主要是普通学生,很多技术核心点和高地多次尝试都无法攻克。这时,有的成员提出可以直接借鉴国内其他团队的相关技术,既省时又省力。孙振强却觉得,这个App要想走得长远,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一味主张“拿来”,是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和立于不败之地的。
于是孙振强转换思路,不再只是埋头编程序。一方面,他整合团队资源,集中优势资源组成精英小组专心攻克技术难题;另一方面,直面自身薄弱环节,寻求学校创业学院的帮助,创业学院老师也根据孙振强的困难和需求,联系国内相关专家,让孙振强团队代表亲自去“取经”,攻克遇到的种种技术壁垒。
这样来来回回,原本计划两个月就可以完成的项目,最终历经大半年才开发完毕。不过,在孙振强看来,虽然在核心技术上“钻牛角尖”费时费力,但只有在起步阶段稳扎稳打,以后的路才能越走越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