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或将影响一个考生一生的经历,却只是高考志愿填报黑幕中的一个小小缩影
■本报记者 李晨阳
晓露(化名)是西南某省的一名高考生,在这场“人生最重要”的考试中,她拿到了672分的高分,位列全省400多名。但这份喜悦没有持续多久,情势便急转直下。
这段或将影响她一生的经历,却只是高考志愿填报黑幕中的一个小小缩影。
“我一直后悔最后30分钟的决定”
在志愿填报截止日的前一天晚上,晓露已经确定了自己的志愿表。当晚10点后,班主任打来电话,希望她报考北京大学医学部。“之前她就跟我提过这个建议。为了谈这事儿,我还专门两次往返学校,单程坐车就得3个小时。”晓露说,“但我还是明确拒绝了老师,说这就是我最终的决定。”
班主任当时放弃了劝说,然而事情远未结束。第二天,也就是本一批志愿填报截止的那天早上,校长、班主任,甚至一些课任老师都开始接连给晓露打电话。最后关头,一位老师的话打动了晓露:“高中三年,你总是不听我的话,我希望你能听我一回。”
“当时,我突然觉得挺愧疚。”晓露回忆道。在志愿填报系统关闭前30分钟,她匆匆修改了自己的志愿。
直到7月12日与记者对话,晓露坦言她一直在后悔那最后30分钟的决定。
“因为是仓促改志愿,完全没有考虑到专业级差等问题。以我的分数,很有可能无法留在临床医学专业,而会被调剂到医学英语或者护理等专业。”晓露苦恼地说。她的家庭并不富裕,无力供她再复读一年,而她迫切希望早日当上一名临床医生,凭借较好的收入贴补家用。
她透露,班里有同样遭遇的同学还有两个。她在网上咨询时,也遇到过有类似情况的网友,“我感觉这个现象还挺普遍的。”抱着一线希望,她特地跑到教育部的官方网站上留言,希望得到帮助,但目前还没有看到回应。
校方与学生陷入“罗生门”
正值高考招生季,考生和高校之间正进行着慎重而紧张的双向选择,任何一念之间的偏差,都会深刻改变一个学生的命运。
然而就在前不久,某知名媒体曝光,部分中学强制本校高分考生必须报考北京大学医学部。甚至有学生因此遭遇软禁,被校长、老师轮番“做工作”。
报道中虽然隐去了涉事学校的名称,但新闻配图中一张某中学校门的照片引发网友关注,有人指认图片上是云南宣威第六中学。7月11日,宣威六中发布辟谣声明,表示“这种现象也是宣威六中深恶痛绝的”,同时指出该图片并不是宣威六中大门的现状图,应为多年前拍摄;去年六中660分以上的考生共6人,今年共3人,不存在文中所说的20多名660分以上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