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志愿者清理江中杂物。 卢文伟 摄
“学校组织了多支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团队,有支教的,有传承历史文化的,也有做环保的,我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队则是一个挑战自我的团队。”李仕杰是团队队长,他说,团队的挑战内容是每个人带100元人民币,在一个陌生城市极限生存15天,并将15天的劳动所得回馈社会。这一次我们的目的地是长沙,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正好遇上了大暴雨,我们就毫不犹豫加入了抗洪抗险队伍中。
头戴小花帽,高鼻梁,深眼窝。转移沙袋的志愿者中,由近60人组成的新疆志愿者团队也格外引人关注。“我们都来自同一个地方,从小一起长大,大多在长沙生活了七八年。有的在长沙摆摊卖羊肉串,有的开饭店,也有几个做大一点的生意。”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墨玉县雅瓦乡居玛巴扎村的麦麦提阿卜杜拉·艾合麦提尼亚孜在长沙生活了11年,“我们已经坚守抗险一线3天了,今天为抗险人员准备了四百多个馕;昨天24小时值守在这里,今天看情况,水位不降我们就不回去。”
图为一名小志愿者加入正在转移沙袋的志愿者队伍。 卢文伟 摄
长沙市当日最高气温达32摄氏度。“我年纪大了,只在白天负责维护江边秩序,早上八点过来,晚上六点后回去。”长沙市市民刘奇实是一名退休老党员,今年70岁的他自发来抗洪一线当志愿者,“有困难党员要先上。只要洪水不退,我就一直来值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