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娱乐|时尚|财经|军事|体育|创业就业|高校|旅游|发现|视频|游戏|汽车|青春励志
从脑瘫儿到北大、哈佛 丁丁和母亲一起奔跑的人生

发稿时间:2017-06-30 08:37: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母子携手街拍。

  5月,美国波士顿,中国留学生丁丁刚从哈佛大学法学院LLM(相当于国内法学硕士——记者注)毕业,转身又投入到美国司法考试的复习准备中。

  29年前,因宫内缺氧面临窒息,丁丁一出生被诊断为重度脑瘫。在5份病危通知书以及“将来非瘫即傻”的预言面前,妈妈邹翃燕选择将他留下。

  2007年,丁丁以660分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6年考入哈佛。丁丁说,能做妈妈的儿子,“很幸运”。

  邹翃燕是一名单亲妈妈,对她来说,这29年,是一场与儿子一起奔跑的“人生马拉松”。

  1988年7月18日的凌晨,发令枪响了。

  孩子生下来的揪心一幕,刻在邹燕的记忆中:全身发紫,不哭也不闹,双眼紧闭。转院抢救,孩子小小的鼻孔一个插着输氧管,一个插着鼻饲管。护士来打针,扎不进,汗珠一滴滴落在孩子皱巴巴的脸上,孩子还是没丝毫反应,眉头都不皱一下。

  “重度脑瘫,没抢救价值了,救下来也非瘫即傻。”医生隔会儿再来说一遍,“为了孩子和你自己的未来,仔细想想,下决心吧。”

  那晚,邹翃燕把儿子搂在怀里,一夜无眠。江汉平原夏夜的燥热,似乎与她无关。她全部的注意力,覆盖在儿子耷拉的眼皮上,“我是妈妈,你看看我呀”“这世界挺美的,你好不容易走一遭,睁开眼看看”……

  凌晨5点,孩子终于有了反应——哼唧了一下,像小猫一样。随后终于哭了。医生说,能哭出来,命保住了,但今后的路必将“痛苦艰辛又漫长”。

  她给孩子起名丁丁(第二个字念“zheng”——记者注),即是因为她想起《诗经》里“伐木丁丁,鸟鸣嘤嘤”的诗句,大树砍伐都有响动,她希望他至少能在这世界留一点声响。

  让丁丁活下来,是第一个层次。怎样让他活好一点?这个“好”,照邹翃燕的理解:肢体各项功能最好逐渐接近正常人,要有一技之长,要有阳光的心态,能在有所作为中体味活着的趣味与价值。

  丁丁1岁前检测,智力没问题,但轻偏瘫,左脚活动不灵,有运动障碍。他总是流口水,双手没力气握不住东西,两岁半才勉强学走路。

责任编辑:崔宁宁
返回首页>>
热图

排行

热搜

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