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儿子有些不甘心,一直想着他梦寐以求的高校,但看到家徒四壁的境况,最终还是选择去了那所学校。让杨虹没想到的是,王思涵进大学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学校并没有实现当初免学费的承诺,“可能是儿子后来的学习成绩并不好,并没有带来‘神童’的效应,学校也有些失望吧。”
为了不欠学校一分钱的学费,杨虹卖掉了房子,搬进了一间只有10平方米的出租屋,月租金不到500元。
王思涵的年龄要比班上的孩子小4至5岁,他的生活自理能力也很差。“他在家从来没有做过家务,我们也不让他做家务,洗碗、洗袜子这些他都不会。有一次他本来想要自己去洗碗,却被他父亲狠狠批评了一顿,再也不敢了。”
因挂科被责令退学
事实上,大学生活让王思涵感到很不习惯。“我上高中时,班上有15个学生,老师对每一个学生都很熟悉,都会手把手教。但上了大学,一个班有200多人上大课。老师讲完课就走了,我有什么不太明白的也没法和老师交流。辅导员也经常一个月都见不上一面。”王思涵形容,自己当时就像“生活在孤岛上”。
从大一开始,王思涵就跟不上学习进度,有3门功课不及格,学院要求他留级。在毕业考试中,除了英语之外,其他科目王思涵均放弃参加考试,这样他的其他功课均是零分。2005年3月,还有3个月就到毕业时间的王思涵被学校勒令退学。
至今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杨虹依旧觉得痛心,“我当时就想,我砸锅卖铁培养他,他就这样回报我啊。为了孩子读书,我们一家倾家荡产,连房子都卖了。我们可以一个月不吃饭,但孩子的学费我们一天都没拖欠过。”
“神童”给了他太多压力
2001年冬,王思涵的父亲被确诊为胸膜癌,3个月就去世了。此时的王思涵,大学生活才开始4个月。“父亲就是因为我累死的。父亲去世之后,我才感觉到自己的承受力有些差。”
父亲去世让他突然间觉得拼命学习的唯一动力都没有了,这让他对学习的意义产生了怀疑,学习成绩也每况愈下。
后来,媒体报道了王思涵被责令退学和他的家境,当地民政部门帮杨虹办理“低保”,并为杨虹提供了工作。更重要的是,2005年10月,在辽宁省和沈阳市有关部门的干预下,王思涵又重新回到了大学念书,不过,是从大一读起。
经历被退学,再重新回到大学,让王思涵放下了压力,此时他和班上同学年龄已经差不多大了。他也开始看清,神童光环不过是浮云。并且,经过一系列变故之后,他也开始学会如何与人相处。
2009年,王思涵本科毕业。如今,他已经在一家企业工作。他的心态现在十分平和,他说,自己只想过平静的日子,不想被关注和打扰,他也受够了“神童”称号,“其实我从来没说过自己是‘神童’,封号都是外面的人给我封的。”
杨虹也表示,也不希望社会把他称为“神童”,只希望儿子能像普通人一样正常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