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清晨,在北京人大附中考点采访时,一位陪考的中年女性走进了我的视野。与那些“千叮咛万嘱咐”的家长不同,她与儿子没有过多的交流,只是一直保持微笑。儿子走入考场后,她默默地望着那个背影,脸上的微笑突然消失,渐渐开始流泪。我想,她一定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高考,是人生的一场仪式,历经十二载寒窗苦读的学子,终将奔向青春的梦想。在这一个个年轻的身影背后,父母和亲人细致入微而又小心翼翼呵护着他们走向考场前的每一寸时光。
在等待儿子走出考场的时间里,这位46岁的陪考妈妈向我讲述了与儿子共同度过的考前72小时。
6月7日早上 人大附中考点的考生正在进场
6月4日 中午12:00
午间的下课铃响起,杨逸辰结束了在人大附中的最后一节课。从小学到高中,他在这块“金字招牌”下度过了12年的求学时光。
班主任胡老师再三叮嘱了高考注意事项,从备考用品到心态调节,事无巨细。作为一名男老师,他常常被家长们称赞“比女老师还细心。”
母亲陈莉已经早早地来到学校。为了陪伴儿子高考,她特意请了一周的假。“孩子很自立,中学起就住校了,但高考这种时候,我还是希望在他身边。”
在杨逸辰的宿舍,陈莉看到,复习用的书和资料几乎从桌子一直摞到了屋顶,比一米八几的儿子还要高出很多。在此之前,除了每次开学,她和丈夫几乎没有光顾过孩子的宿舍,眼前的景象吓了她一跳。
母子俩小心翼翼地将各种书本分门别类,连同陪伴了三年的被褥一起打包进旅行箱。“收拾完后才发现,那些书整整装满了2个大箱子,拉着都很重。”陈莉感叹。
6月4日 下午14:30
由于家距离学校较远,陈莉提前在附近借用了亲戚的房子。一室一厅,她睡在客厅,卧室给了儿子。按照老师之前建议的作息安排,杨逸辰睡了一个短短的午觉。两点半,他准时醒来,开始考前复习。陈莉轻轻地关上门,前往超市。
照顾好儿子的饮食起居,是她这几天最大的任务。既要保证营养,又不能太油腻,陈莉反复琢磨着这些要求,眼神在各种生鲜和蔬菜上打转。最终,她选择了黄瓜、西红柿、土豆和一些青菜。考虑到夏天蚊虫叮咬有可能影响到儿子休息,陈莉又专门买了一盒蚊香片。
晚饭的菜极为清淡,一盘炒油菜、一碗稀饭,杨逸辰却吃得很满足。“他一直和我强调不要大鱼大肉,原本打算做红烧肉的计划也取消了。”陈莉一边揣摩着儿子的心思,一边筹划着明天后的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