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娱乐|时尚|财经|军事|体育|创业就业|高校|旅游|发现|视频|游戏|汽车|青春励志
高考脱离不了这条解题思路

发稿时间:2017-06-07 10:28:36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今天,当900多万考生通过考场走向人生命运的关口,整个国家也在某种程度上进入了考试模式。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没有哪一场考试能像高考一样,占据如此中心的地位。自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以来,数亿人的命运故事获得了更丰富展开的可能性,国家也因为这场波及几乎全民的人才选拔而得到持久而蓬勃的发展原动力。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制度40周年。对于每一个普通考生而言,今天或许只是一次和命运约会的开始,对于高考制度乃至它所牵动的整个社会而言,这是一个值得自我检视的重要节点。

  对于高考,我们怀有复杂难言的感情。我们警惕它畸大的身形——不必谈超级中学和陪考父母,在考试进行的那些天,它甚至能让工地上轰隆隆的噪声变得温柔,马路上疾驰的车辆放慢脚步,就连广场上似乎永不停歇播放舞曲的喇叭,也特意按下了暂停键。整个社会都在蜷缩起身体,为高考腾挪出尽可能多的空间。

  我们也质疑过它的“指挥棒”作用——不仅高中,初中乃至小学的教育都在向它看齐。在某些极端的情况下,它把年轻人多彩的生活压缩成只有黑白两色的试卷。尤其是当社会越来越丰富多彩,需要的人才也越来越多种多样,那些在标准答案中被规训成为ABCD的能力,是否还具有还原的可能性。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在如今的中国社会,高考是唯一公平有效的选拔手段。无论出生于高楼大厦里的孩子,还是成长在田间地头的少年,抵达高考考场都需要花费同等的时间和精力。他们或许有不同的背景、迥异的经历,但在考试铃声响起的那一刻,他们在沿着一条路径清晰、目标明确的阶梯向上攀爬。

  他们的付出和回报之间,画着一个平直的等号。对于处在人生第一个命运关口的年轻人,这个等号不仅相当于一条通向未来的道路,还意味着一堂关于公平和正义的社会课堂。

  是的,公平和正义。40年之后,整个社会把越来越多的赞誉和功能加诸高考制度上,但是公平和正义,是这场考试之于中国,最初展现出来的意义。

  在高考制度恢复之前,“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垄断了人们的上升通道,而正如社会学家李强所说,“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如果不用高考的分数去衡量,就会有无数的办法‘找关系’‘走后门’。”

责任编辑:崔宁宁
返回首页>>
热图

排行

热搜

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