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余来劳动,是放松也是锻炼。孩子们拿起农具,尽管满身汗水,沾满泥污,但激情高涨,坚持到底,念念不忘。“我们前几天撒了点青菜种子,今天来看看长得怎样了。”下马渡镇大桥湾完小六(1)班女生王冉晶说,在种之前,同学们还请教过家长和老师,上网查找资料,看看这个季节适合种什么。“经过商量,大家决定种些小白菜、丝瓜、大豆等易管理的蔬菜”。 黎家坪镇石子岭完小校长李友云称,校园“自留地”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种植,也是很好的学科教学场所。美术课上,教师与学生一起设计“开心农场”的标牌、围栏和环保袋,并组织学生到农场写生;科学课上,教师与学生认真记录种子萌芽、出土、成长全过程;作文课上,师生共同体验劳动过程,关于劳动场面的描写生动感人;劳作之后的思想品德课上,孩子们纷纷感言农民种地是多么辛苦,更能深刻理解“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含义…… “开心农场种植的绿色食品是师生餐桌上的最爱,产出量较大的物品还可以带回家或拿到市场上进行销售,成为改善学生营养、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重要方式,仅此一项,学校就可创造效益2万余元。”七里桥镇挂榜山小学地处大山,是2011年重建的教学点,仅有学生20余人。该校负责人介绍,近几年来,学校依托政府补贴及“农场”收益,向学生免费提供餐宿,包吃包住,学生不用缴纳任何生活费用。 祁阳县职业中专是“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开设的种植养殖专业切合农村实际。学校不仅有自己的“农场”,还与金浩粮油、德辉现代农业、种养专业合作社等共建劳动实践基地,大力实施“一户一现代职业农民(或产业工人)”工程。2016年,师生共同参与开展大型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8场次,向农户发送技术信息5万余条,带动发展油茶种植20万亩、无公害蔬菜1.1万亩,年底实现帮扶脱贫贫困户102户,基地贫困家庭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 “教育要关注生命的成长。学校开辟‘校园农场’,学生在劳作中锻炼了技能,增长了见识,受到了教育,家长和社会也普遍支持。”祁阳县教育局局长曾中华表示,将继续加大对“校园农场”的奖补力度,并支持学校将“种菜”成果编入校本教材,让师生分享更多的劳动乐趣。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