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衡水第一中学平湖学校正式揭牌,并宣布对该校考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学生,每人将一次性奖励50万元。因其背后有河北“超级中学”衡水中学的影子,此举引起轩然大波。4月11日下午,一场“办更好的教育”研讨会在杭州举行,杭二中、学军中学、长河高级中学校长以及浙大、浙江省教科院多位教授、专家出席。
刀光剑影、口诛笔伐、一万点暴击……这是对这场舆论交锋的正常想象,然而,作为旁观者,笔者却更多感受到何为理性、专业以及自信的气度。
杭二中校长叶翠微亮明态度:一所民办学校进入浙江,本身没有违法,要做的只是让其合规,浙江教育就按本身的节奏、气派、风采来应对,但同时也要反思教育的短板问题,反思怎样提高农村地区教育质量。
叶校长说,他本人就是黄冈模式的见证者。他曾在湖北荆州执教13年。上世纪80年代,沙市、荆州是湖北基础教育的高地,荆州所有学校下午4时就放学了,不再有晚自习,学生们都到操场上跑步锻炼,老师和学生一起打篮球,学习和教育都是一种快乐。然而,黄冈模式崛起后,这种“时间加汗水极力压榨学生出成绩”的教育模式波及荆州。“原来那种大家较认同的学习节奏没有了,学生晚上上自习,双休日也补课,铺天盖地都是复习资料。”让叶翠微难以理解的是,现在黄冈模式已经在退潮,衡水中学模式、毛坦厂中学模式却又横空出世。他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还是社会各界没有形成公认的教育质量衡量标准。
杭州学军中学校长陈萍说,为什么衡水中学在全国办了这么多分校,唯独这次在浙江办分校,大家讨论这么热烈,反对声也不少?她认为,原因是浙江人对教育比较敏感。大家不仅仅是在讨论一个学校,更是在讨论这背后的文化和精神,反对一刀切、反对无差别的教育模式,反对低层次、高额奖金招生模式,反对唯分数论的教育模式。
毫无疑问,每个家庭都有让下一代通过受教育来提升成长的愿望,但同时又有缓解下一代学业压力的诉求。在这样的纠结中,河北衡水一中让这种纠结集体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