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个极具诱惑的信贷名词——校园贷,在全国各大校园内悄然兴起。“帮助学生解决资金压力,提前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是很多校园贷的宣传口号。殊不知,这个看似美丽的口号背后却暗藏玄机,一些大学生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前天,昆明一高校的几名大学生向晚报求助,现身说法揭秘校园贷背后鲜为人知的一面。他们帮助一名创业同学贷款10多万元后,才发现自己面临大坑:利息相当于高利贷不说,还有各种五花八门的费用:逾期还款要罚息,提前还款要手续费,发个催款短信要收催告费……如今他们还要每天面临催债公司的人身安全威胁。
讲述
几名学生帮同学贷款10多万元
这段时间,大四的同学们都忙于找工作,而小代和他的几名同学却无心于此,他们正为陷入“校园贷困境”而担惊受怕。
小代说,他们接触校园贷是从大二下学期开始的,由于学校管理比较严格,校外人员很难进入学生宿舍,各种校园贷就利用本校学生到宿舍里发放宣传单。宣传单上留有校园贷总代理的电话,贷款享受一条龙服务,贷款的条件和程序都很简单。贷款学生只要向总代理提供贷款人的身份证、学生证、学信网上的学籍截屏、留下自己和亲属的手机号码即可。贷款大多是当天提交申请,当天就可以放款,最迟第二天放款。
小代班上有一名李同学,要创业开茶室,最先尝试校园贷,李同学自己贷款不说,还央求同学帮他贷。看在同学一场的情分上,大家面子上磨不开,小代和另外5名同学先后帮李同学向校园贷贷了10多万元。其中贷得最多的是刘同学,贷了4万多元,吴同学贷了3万多元,小代贷了2.5万元。
大家没想到的是,李同学的茶室开了不到一年就垮了,李同学自己也染上了不良习惯。大家帮他贷的款,李同学只还了很少一部分,剩下的怎么办呢?
揭秘
校园贷玩虚假购物“连环套”
刘同学说,他的4万多元贷款,是分别向“名校贷”“分期乐”“优分期”“京东白条”四家校园贷平台贷出来的。这些平台的贷款信息,除了校园里的宣传单外,在一些信息平台和朋友圈里都可以查到。
通过同学们截屏的贷款信息,晚报记者发现,贷款信息显示他们频繁购买苹果及其他品牌的昂贵手机。刘同学道出了真相,其实这是虚假购物套现。
他说,每一个校园贷平台有不同的贷款规则。他们多次选择购买3000多元、1000多元的手机和秒杀平板电脑等方式套现。这些平台让贷款者在购物平台上虚假购物,按商品价格分期还款。
一些平台还设置了“连环套”,第一笔贷款一般是一两千元,分期后,贷款人如果不逾期还款,以后每一期的贷款额度会提高一点,而提高的额度贷款人又可以提出来使用,提升的贷款额度没有上限。
吴同学、代同学称,他们的贷款都是采取类似方式从上述四个平台贷来的。
担忧
雪球越滚越大面临讨债威胁
这些同学说,校园贷的各种利息和相关费用让他们难以承受。比如贷款15000元,实际上能够拿到手上的钱只有12000元,3000元是保证金,如果出现逾期,3000元的保证金就没有了。
此外,提前还款要支付手续费,以代同学的2.5万元贷款为例,提前还款他需要支付手续费748元。
他们最担心的是还款逾期,因为将面临罚息。代同学的借款详单显示,他本期本息应还款941元,而面临的逾期罚息高达315元。
另外,催款还面临催告费。吴同学就面临85元的催告费。
一名已经请父母代为还清款项的同学称,他当时帮忙贷款2000元,李同学还了600多元,剩下的由他来还,今年2月底他还清款项,最后还了2600元左右。他算了算,逾期罚息等费用加起来跟本金差不多。
“我们现在很后悔,都不敢把在学校里贷款的事情告诉给父母,以后我们再也不做这种傻事了。”同学们说,现在他们每天都要收到数条催款短信和电话,催债公司还发短信威胁。
校方
曾多次邀请专家讲解贷款风险
晚报记者拨通了李同学的电话,但无人接听。记者将此事反映给学校后,再次引起校方高度重视。
据悉,学校老师找到了李同学。李同学表示,家里很困难,一时也拿不出这么多钱,会慢慢偿还同学们的这些贷款。
该校一施姓负责人表示,这些同学贷款留了班主任的电话,直到班主任接到催款电话,才知道学生贷款的事。经了解,这几名学生确实帮助了李同学贷款。其中两名同学已经还清,其他同学还剩下7.5万元左右的贷款尚未还清。学校正在积极与学生家长协调,商量如何化解贷款问题。
该校学生处一负责人介绍,针对校园贷出现的问题,去年教育部、公安部、银监会等部门还联合向高校发文,通报了全国校园贷的一些典型案例,要求各高校正确引导学生认识校园贷,提高防范校园贷的风险意识。学校曾多次专门邀请了金融专家召开专题课,为同学们讲解贷款风险知识。
律师
建议联合整治“校园贷”乱象
本月初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也关注到了2016年规模已突破800亿元的校园贷,建议对部分野蛮生长、无序扩张的校园贷平台予以规范清理,并推动正规金融机构尽快补上高校金融服务短板。
云南凌云律师事务所孙文杰律师认为, 校园贷款大多具有高利贷性质,利息是银行贷款的数倍甚至数十倍,危害较大:第一,滋生学生的高消费恶习,诱发赌博、酗酒、吸毒、贩毒等违法犯罪;第二,放贷者大多采取恐吓、殴打、威胁等非法手段讨债,对学生的人身安全和校园秩序造成重大危害。第三,有不法分子可能利用学生的个人信息进行电话诈骗、骗领信用卡等。
考虑到“校园贷”可能诱发的一系列危害,建议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联合公安机关、工商管理等部门的力量,整治“校园贷”乱象,维护良好的校园秩序。
云报全媒体记者 熊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