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在公园相亲角查看资料
“你儿子1977年的?做金融的?”
“是啊,你有女儿?哪一年的?”
“我女儿1981年的,银行工作,身高1.62米,你看行不行?”
“不行,我只要1982~1987年之间的。”
每周末下午,沿着天河公园翠微湖岸边行走,岸边数十米的坡道上,这样的对话并不难听到,白发苍苍的老人们在挂满资料的林间逡巡,交头接耳,为儿女或自己找对象,这颇为独特的老年人相亲角早已成为天河公园一道久负盛名的“风景线”。
李伯已在天河公园“驻扎”相亲活动三年,每周末下午,他和妻子准时从番禺的家里出发,要一个多小时路程才到达。他们并非是最遥远的相亲者,一位71岁的老人,每周从金沙洲过来,要两个多小时。
相亲角: 最多挂上万份资料
年过六十的李伯,说话缓慢清晰,腰杆笔直,退休后一门心思就全扑到了女儿的终身大事上。
2013年,在报纸上看到天河公园相亲角的活动时,李伯心里一动。已年过六十的他信不过网上相亲,在现实相亲活动能够见到对方父母,他觉得这事儿靠谱。何况他1982年出生的女儿已年过三十,虽不愁嫁但毕竟还没有对象,和妻子一商议,老人便决定来到天河公园挂资料,没想到,这一来,就坚持了三年。
最初,天河公园相亲角远近闻名,人声鼎沸。最多时,每天可挂上万份相亲资料,上千人来来往往。老年人有来此处看能不能找伴的,但更多的是为家里的儿女找到对象。这些相亲老人的孩子以70后80后居多,也有父母为刚毕业的孩子未雨绸缪的。这些相亲老人孩子的职业有电视台、设计研究院、金融行业、互联网工作等。
热心的李伯便做起了义工,买绳子、登记家长资料、打印、过塑、张贴,每天上午10时便要到天河公园,和他一起做义工的有十几位家长,久而久之,事情繁多,受气不少,李伯便放弃了做义工,但仍每周坚持来挂资料。后来其他义工也逐渐放弃,如今这里打印过塑张贴等事情都得家长自己做。
给女儿相亲并非是件轻松活,不少婚介混到人群中间抄录号码,李伯因此不胜其扰,有时还需出言制止。打电话来询问情况的也不少,符合条件的却凤毛麟角,原本热衷于和家长交换情况的李伯逐渐喜欢站在角落处,身材高大身形瘦削的他原本便严肃,一站三年之后,在热闹的相亲角越发显得冷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