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娱乐|时尚|财经|军事|体育|创业就业|高校|旅游|发现|视频|游戏|汽车|青春励志
熊孩子玩游戏花一万七 客服:不退钱

发稿时间:2017-02-24 10:42:00 来源: 大河网 中国青年网

  □首席记者刘广超实习生康飞

  本报漯河讯“俺家10岁的孩子在手机上试玩游戏时不停地被扣钱,等我发现时银行卡已被刷走1.7万元。”昨日上午,漯河市民朱女士告诉大河报记者,如今她不知道该去什么地方讨说法,想请大河报记者帮忙咨询。

  事发

  银行卡上突然少了1.7万元

  “2月21日上午,我的一个客户往我的工资卡上打了1000元后,给我发来信息询问我是否收到。”昨日上午,家住漯河市源汇区的朱女士告诉记者,她打开自己的手机银行,看到虽然客户打来的款已收到,自己卡里的钱却少了很多。

  “银行卡上本该有2万多元钱,现在只剩3000多元了。当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卡上的钱被盗了。”朱女士告诉记者,她的银行卡是工商银行的,发现不对劲后她和老公立即来到附近的工商银行营业部询问情况。“银行打出了我的借记卡账户历史明细单。”朱女士说,她打开单子一看,有29条POS交易记录。

  记者在朱女士提供的明细单上看到,交易记录从2月15日开始,一直持续到2月21日。其中2月17日一天内被刷了7次。“我算了算,其中刷走998元共16次,498元1次,198元1次,其他被刷走的都是60、30、20等不等钱款。”朱女士告诉记者。

  真相

  孩子玩手机网游,巨款被刷走

  朱女士银行卡钱款莫名减少的事情,引起了该银行营业部工作人员的重视。“营业部的大堂经理看过我的明细清单后,对我说肯定是家里的孩子玩手机游戏时钱被扣除了。”朱女士对记者说,听到大堂经理的话,她和丈夫都不相信。

  “当时之所以不相信是因为我10岁的儿子宝宝(小名)性格非常内向,平时也不爱说话,遇到亲戚邻居也是如此。”朱女士告诉记者,宝宝的奶奶经常对她的孙子说,别人家的孩子都会花钱买东西了,也不知道宝宝啥时候能学会花钱。“这样的孩子怎么会在网上花1万多元呢?”朱女士说。

  “在银行工作人员的提醒下,随后就给孩子的班主任请了假,将孩子接出了校园。”朱女士向记者回忆说,在她和丈夫的再三追问下,孩子终于承认他确实偷偷在手机上试玩了网络游戏,但对扣钱的事并不知情。打开孩子的手机,朱女士发现20多笔交易记录是在玩《火线精英》这款网络游戏时被扣除的,收款方为“九游游戏”。

  交涉

  游戏客服表示钱款无法退回

  “给孩子配备手机,是因为平时给孩子报的有跆拳道班和英语学习班,老师每天都会将教学视频和语音用微信的形式发给孩子。”朱女士告诉记者,孩子在进入一些学习群时因人数过多需要绑定银行卡,当时她就将自己的银行卡绑定到了儿子的手机上。“至于银行卡密码,我估计是孩子在看到我发红包时偷偷记下的。”朱女士说。

  “事后宝宝对我说,一次无意间他将游戏下载到了手机上,进入游戏试玩体验时,他一步步按照游戏提醒点击,最后蹦出来一个框框需要输入密码,他就将心中记下的密码输入进去,然后就可以再次玩游戏了。”朱女士告诉记者,孩子就是这样在每次玩不成的情况下,就会按照提醒进行POS交易。

  昨日中午,记者按照朱女士提供的数据在网上查到,这款《火线精英》游戏的运营商是广州爱九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我认为孩子只有10岁,对钱财没有概念,也不知道自己这样做会造成经济损失,所以游戏公司应该将钱退还。”昨日,当着记者的面朱女士拨通了该公司客服电话。对方回复说,他们公司无法确认是否为孩子玩网游被扣费,所以无法将被消费的钱款返还。

  说法

  没有经过监护人的认可,可要求返还钱款

  “事发后,我们第一时间向漯河市源汇区干河陈派出所报了案。”朱女士告诉记者,民警说这属于监护人监管不力造成的事件,不属于诈骗无法立案。“对于我们提出是否能求助网警帮助,该民警说钱款数没有达到一定金额也是不能立案的。”朱女士说。

  “随后,在派出所民警的提醒下我来到漯河市源汇区法院和漯河市的司法部门寻求帮助,法律援助律师说他们也是首次遇到这种情况。”朱女士对记者说,由于不知道被告所在位置,后期调查取证将很繁琐,同时这期间还要花费不少钱,而且花了钱也不一定能胜诉,案件会非常麻烦。

  “《民法通则》规定:10周岁以下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10到18周岁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此二者的消费行为,须经过监护人追认方可生效。”昨日下午,河南长风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文奇告诉记者,朱女士的儿子宝宝10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这期间孩子玩网游被扣费1.7万元,显然已经超出了孩子的智力和经济范围,没有经过监护人的认可,是无效付款,可以要求其返还。

  “如果对方游戏公司不予还款,在向法院起诉的同时,可以到该游戏公司的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投诉,督促其尽快还款。”刘文奇对记者说。

  核心提示相关链接

  类似事件屡屡发生家长维权难

  2016年12月20日,湖南浏阳市澄潭江镇洲田村一位村民老王去银行取钱时,发现账户上莫名其妙少了3万元。老王回家问儿子,这才知道是儿子玩手机时把这些钱花掉了。原来,齐齐在爸爸手机上下载了多款游戏,瞒着大人花钱充值、升级会员、购买游戏装备。

  2016年8月1日上午,湖北省黄石市市民汪女士到银行取款时发现卡里2万块钱没了。原来是汪女士的儿子亮亮用妈妈手机里绑定的银行卡来买游戏点卡。据亮亮讲,在用母亲手机玩游戏时出现了支付提示,他平时看妈妈发红包输入密码,看多了就记住了,然后每次支付时就输入该密码购买游戏点卡,并把银行发来的短信提醒删了。

  目前一些家长对孩子玩手机都听之任之,由于孩子们网络安全意识较差,孩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充当了“被支付”的角色,但追回钱款时由于举证困难,让不少家长头疼不已。

责任编辑:崔宁宁
返回首页>>
热图

排行

热搜

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