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娱乐|时尚|财经|军事|体育|创业就业|高校|旅游|发现|视频|游戏|汽车|青春励志
“上海数学教学法”风靡英国小学

发稿时间:2017-02-13 08:56: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英国教育部投入4100万英镑,逐步在全英国8000所小学校里推行“上海数学教学法”

  □“中国教学环境中,所有学生都是朝前坐的,这让他们可以聚精会神,与老师积极互动。尽管课程很难,但是学生都听得懂”

  □“流利计算能力的缺乏,已经成为英国学生数学水平提高的障碍,而上海教学法带来的乘法口诀表让他们受益匪浅”

  -----------------------------------------------------------------

  春节前,英国莱斯特市霍顿山顶小学(Houghton on the Hill)的师生们依依不舍地送别了来自中国上海的数学老师。该小学的老师艾丽·乌勒森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表示,虽然只有两个星期的时间,但是上海老师的数学教学方法让她和所有参加教学观摩的老师都印象深刻,“不仅是老师,还有因为好奇而前来听课的学校工作人员,大家都觉得上海数学教学法非常神奇。学生们也非常喜欢上海老师和中国的教学模式。在告别时,很多学生都流下了眼泪……”

  同时担任英国东米德兰兹郡数学教育中心精熟教育专家的艾丽·乌勒森告诉记者,在观摩了上海老师的授课后,她也决定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像上海老师那样上课。与她一起听过上海老师讲课的其他小学老师也有同样的想法,所以他们接下来就要开会研究如何改变现状。

  “不会算数”将成为历史

  事实上,由于受到上海数学教学法的影响和启发,从而决定改用“中国式教学方法”的远不止英国东米德兰兹郡的这些小学。英国教育部国务大臣尼克·吉布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目前在英格兰已经有800所小学在使用上海数学教学法。而这位国务大臣在2016年7月刚刚宣布,英国教育部将投入4100万英镑,在全英国8000所小学校里推行“上海数学教学法”。他说:“我们将见证本国数学教育的复兴。过去我们听到太多英国人说‘不会算数’,这将成为历史。”

  “不会算数”在英国已经成为一种广为流行的“社会风尚”,尽管英国有许多数学精英,但英国民众的计算能力普遍较弱。而数学不好,他们也不觉得难为情,学校里不会要求学生记住运算公式,考试时还可以带计算器。

  2009年和2012年,英国、中国、新加坡等70多个国家及城市15岁的学生分别参加了两次PISA(一个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筹划的对全世界15岁学生学习水平的测试计划)测试。第一次测试以阅读为主测,数学为副测,第二次测试则以数学为主测。两次测试结果中,上海学生都排名第一,而英国学生则名落孙山。测试结果显示:英国学生的数学水平,与同龄的上海学生相比,要落后3年。

  所以,从2014年起,英国发起了与中国的“中英数学教师交换项目”,英国派遣小学教师去上海学习数学教学法,同时,中国数学教师也前往英国小学进行交流。

  “路由器”的运作模式

  上海师范大学是“中英数学教师交换项目”的具体实施机构,该校教育学院吕杰昕副教授目前正在英国诺丁汉大学做访问学者,他参与了该项目的组织实施。吕杰昕在介绍项目背景时告诉记者:“即使抛开上海学生在PISA测试中的优秀表现不谈,中国数学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历来也是广受认可的,一些知名的数学教师在国际教育界也很有影响,大家都非常认可中国的数学教育质量。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英双方运用政治途径,在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框架下,发起了‘中英数学教师交换项目’,项目由英国政府全额资助。”

  吕杰昕介绍,2014年11月,中国向英国派出了第一批数学教师,此后每年都派遣大约60名教师前往英国进行交流。“中英数学教师交换项目”的协议是由上海市教委与英国政府签署的,上海师范大学负责实施。“对于很多老师来说,这是一个挑战,因为需要用英语授课,而被选中的老师都来自公立小学和中学,并非像私立小学那样有英文授课的习惯。但是,经过集中的培训,这些老师都很快适应了英文教学”。

  为了科学客观地评测交流效果,英国政府委托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Sheffield Hallam University)对“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进行了第三方跟踪评估。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2016年发布了《中英数学教师交换计划研究报告》,对上海数学教育给予了高度评价,把上海的数学教学模式定名为“上海精熟教学模式(Shanghai mastery approach)”。

  吕杰昕解释,“上海精熟教学模式”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是采用“小步骤教学法”,在英国每堂课的时间是1小时,而中国是半小时或40分钟,时间跨度较小,所以老师上课前都要精心备课,相互之间交流经验,教案也做得非常详细,包括要实现什么目标、教学过程怎么安排,等等,甚至会详细到每个过程大概要花几分钟;第二是采用“变式教学法”,举一反三,每次改变一点,例如10以上的加法,先教4加6,再教4加7,再教5加7。

  中国老师们最初担心英国学生会不适应中国的教学方式。例如在英国课堂上,学生是围圈坐的,而中国学生是按排坐的。后来才发现这些担心完全没有必要,英国的小朋友都很喜欢中国老师的教学方式,最后分别时还恋恋不舍,给老师赠送卡片和礼物。听课老师也非常热情,有的还来了两次。中国老师离开后,英国老师们会开会讨论,如何更好地使用和传播中国式教学方法。

  吕杰昕将中英数学教师交流机制生动地比喻成“路由器”的运作模式:展示教学方法的中国数学老师是路由器的接口,观摩教学的英国数学老师是路由器的出口,会把学到的中国教育方法传播出去。

  3x7=21,30x70=?

  英国教育部国务大臣尼克·吉布一直在大力推广上海教学法。他向记者讲述了去年在上海观摩数学教学的心得,他说:“中国教学环境中,所有学生都是朝前坐的,这让他们可以聚精会神,与老师积极互动。尽管课程很难,但是学生都听得懂。所以,我们决定在英国的小学老师中培训上海教学法的教学专家,让他们再去培养更多的老师使用上海教学法。我曾经去南伦敦一所小学看中国老师教学,他在教末位为零的两位数乘法,例如30×70,他第一步先拿掉两个零,第二步用3×7,得到21,第三步,把拿走了的零再加回去,得到2100,非常利落,非常清楚。我看到,每个孩子都能懂,下课时,他们都学会了如何做末位为零的两位数乘法。和我聊过的每个英国老师,都对上海教学法充满激情,他们都在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希望最终完全采用上海数学教学法教学。”

  上海徐汇区爱菊小学的朱广琴今年第一次来到英国伯明翰的帕克菲尔德社区小学(Parkfield Community)进行交流。她说,在交流的两个星期里,自己几乎每天都在上公开课。“英国的老师非常赞赏我们每节课关注一两个重点,循序渐进的方式,小朋友可以从简单的题目开始,慢慢掌握复杂的题目。”朱广琴这次为英国小学生带来了乘法口诀,本来有些担心英国小朋友可能会不适应,但是后来发现“这些小朋友都很感兴趣”。

  英国教育部下属的国家数学教学卓越中心(NCETM)小学数学部主任黛比·摩根对来英国的上海数学老师的敬业精神和辛勤努力大加赞叹:“中国老师们要用英语授课,无论在语言上还是在备课上,都付出了不同于常人的努力。”

  黛比·摩根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英国正在试图提高数学教育水平,希望能从上海教学方法中获益。很多教师在观摩完中国教师的授课后,都希望“改变教学方法”,“像上海老师那样讲课”。她认为,不仅政府层面有强烈意愿,教师们也真心喜欢上海教学法,这种政府与教师之间的共识确实很难得。

  黛比·摩根发现上海教学法与英国教学法有几个主要不同之处:第一,上海教师的“小步骤”教学法,能提高教学的深度和学生对计算的流利度,而且能够兼顾不同水平的学生,确保他们的整体进步。第二,上海教学法强调乘法口诀的背诵,而英国学生不善于乘法。英国教育界意识到,这种流利计算能力的缺乏,已经成为学生们数学水平提高的障碍,而上海教学法带来的乘法口诀表让学生们受益匪浅。第三是“整班教学”与“差异教学”的区别。上海教学法注重整体教学和学生水平整体提高,教学方案易于贯彻,而英国老师习惯于将不同水平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不同的小组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案和内容。这非常难以管理,容易造成教学的混乱。

  中国数学练习册也要挺进英国

  尼克·吉布说:“过去两年,已经有140名中国老师来到英国。2020年,我们要让英格兰8000所小学使用上海数学教学法,这在英格兰是个非常高的比例。”

  吕杰昕告诉记者,上海师范大学从上海的中小学校选拔出他们认为能够展示中国数学教育优势的教师,然后进行派前培训。每批老师中都会同时派遣一名数学教育专家,因为上师大不希望这一项目是一个单方向的输出平台,也希望利用这个机会学习英国的数学教学经验。这些专家到英国之后观摩授课过程,撰写研究报告。交流项目成果显著。2016年,英国教育部下属的国家数学教学卓越中心(NCETM)出台评估报告,认为这一交流项目效果很好,大大提高了英国数学教育的质量。

  吕杰昕介绍,现在英国一些出版社也看准了中英数学教师交流的商机,正在与中国出版社合作,计划把中国的数学练习册带到英国出版。

  黛比·摩根告诉记者,英国小学的数学老师每年有140人接受培训,最终达到700人,让他们成为上海教学法的专家教师。这些老师第一年接受培训,第二年要负责培训6个学校的老师,组成研究小组,传授教学方法。现在英国成立了35个上海教学法的教学中心,由英国数学教学卓越中心负责。

责任编辑:崔宁宁
返回首页>>
热图

排行

热搜

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