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娱乐|时尚|财经|军事|体育|创业就业|高校|旅游|发现|视频|游戏|汽车|青春励志
藏族学生的“武汉之家”

发稿时间:2017-02-13 08:23:37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杨昌林和藏族学生在一起。资料图片

  穿上藏袍,吃着奶渣、牦牛肉干,唱起祝酒歌。1月23日中午,武汉大学桂园餐厅内一派节日气氛,50多名寒假不回家的藏族大学生提前吃了顿团圆饭。

  这已是武大退休教授杨昌林第39年自掏腰包请藏族学生吃团圆饭了。头发全白,耳朵有点背,讲起话来中气十足,今年81岁高龄的杨昌林体力虽不如以前,但仍为在武汉的藏族学生奔走劳累。

  39年来,杨昌林和妻子次仁德吉为武汉高校藏族学生搭建“武汉之家”,将自己收入的近1/3用于这项事业,每年入学时的“迎新饭”、毕业时的“欢送饭”、春节时的“团圆饭”,是与藏族学生雷打不动的约定,他关爱、帮助过的藏族学生达3万人次,被藏族学生亲切地称为“阿爸”。

  “援藏是我一辈子的事业”

  1965年,毕业于武汉体育学院的湘西小伙子杨昌林“抢”到去西藏昌都地区支援的指标,一年后他又主动申请去了阿里高原。

  与藏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杨昌林与他们建立了真挚、深厚的民族情谊。

  “你是不是很快要回北京了?”有人不止一次问杨昌林。

  “我是党派来的,要在西藏干一辈子!”杨昌林总是毫不犹豫地回答。

  进藏4年后,杨昌林与藏族姑娘次仁德吉结婚,更加坚定了扎根西藏的决心。

  1972年,杨昌林被从基层调回阿里地直机关工作,负责组建体委并任干事兼教练。

  “当时整个体委就我一个体育专业的大学生,要把阿里地区的体育事业搞起来必须付出很大的努力。很多藏族群众不知道我的名字,但知道阿里有个‘杨体委’。”杨昌林说,这个称谓是群众对他工作的肯定,比担任任何职务都让他感到骄傲。

  因为长时间在高寒缺氧地区高强度地工作,本打算在藏区工作一辈子的杨昌林突发高原性心脏病,一度昏迷10个小时。领导对他下了“命令”:不许再回山上工作。

  1978年,杨昌林和次仁德吉被调入武汉大学工作。

  “老杨,武汉有那么多学校,你帮我物色一所学校为我们培养财会人员吧。”下山前,阿里地区财政局的领导向杨昌林求助。

  杨昌林很快联系到当时的湖北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为15名西藏学生开设班级。由于常年生活在雪域高原,这些学生一时适应不了武汉的湿热气候,个个身上长满了疙瘩,又痒又疼。杨昌林夫妇听说后,急忙赶到学校,帮孩子们到处寻医问药,最终治好了他们身上的“怪病”。

  这一次救急之后,夫妇二人决定,为远离家乡和亲人的藏族学生建一个“武汉之家”。

  此后近40年里,武汉高校的藏族学生都知道,武汉有位“汉族阿爸”,遇到困难找他出主意帮忙,事情总能解决。

  “是国家和党培养了我,身体不争气让我未能实现‘扎根西藏,干一辈子’的誓言,但回到内地坚持多年帮助培养藏族学生,让我不再遗憾。”多年后回首往事,杨昌林无限感慨。

责任编辑:崔宁宁
返回首页>>
热图

排行

热搜

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