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教育

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新闻 >> 正文

教育思考:适应“工业4.0”,职教应如何转型

发稿时间:2016-11-01 08:49:33 来源: 光明日报

  工业4.0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径选择

  面对工业4.0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颠覆性变革,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专业与产业的动态对接有待完善,职业教育专业技能和通用技能的平衡有待调整,职业教育与培训功能有待拓展与增强等瓶颈制约。因此,如何处理并应对工业4.0与职业教育发展的新一轮矛盾,牢牢把握工业4.0对职业教育人才需求的脉搏,通过新渠道、新途径实现新的就业增长与结构优化,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和关键发展方向。

  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布局。形成与产业转型升级相匹配的职业教育专业发展新格局不仅需要考虑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需要,还应当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需。首先,依据产业动态调整专业结构。在生产与再生产的过程中,经济发展对信息、服务、技术等“软要素”的依赖程度加深,“经济服务化”趋势明显。因此,一方面职业教育应围绕工业4.0积极开拓与智能制造领域密切相关的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培养大批具有前沿专业知识、一般学科知识与特定领域知识深度融合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实现人机协同发展,另一方面紧跟产业变革步伐,增设发展营销、设计、创意等与服务业相关的专业,以适应经济服务化、市场需求重心向服务业转移趋势。其次,依据区域经济发展特色优化专业布局。不断优化区域内同类及不同层次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既有利于差异化竞争,也为中高职衔接、人才系统化培养创设良好条件。

  资源共享,深化产教融合。职业教育需要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以实现受教育者的就业目标,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内外价值,成就企业技能型人力资本的开发诉求。首先,面向行业,建立若干个面向工业4.0主导产业的职业教育集团,充分发挥职教集团化办学技术技能积累的促进功能。其次,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办学,升级产学研合作模式。引入“市场化”的产学研合作办学思路,并逐步形成产学研的社会合作机制,为我国制造业升级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创新平台。再者,承袭传统,大力发展“现代学徒制”。既造就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又保证学徒能够满足企业行业的实际需求,有效促进青年就业。

  功能拓展,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第一,提供技能补偿教育,重视被替代人口的转岗再就业培训。可以肯定的是,更多的教育和培训是这些工人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方案。第二,农民工群体作为低端劳动力的主体,是制造业的主力军,同时也是工业4.0受冲击最大的群体。因此,依托职业教育与培训,大力提升农民工的职业技能,为其寻找新的就业机会创设可能。第三,实施职前职后衔接系统培养,真正形成尊重职业技术人员,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第四,大力实施再就业计划。一方面以服务业带动就业增长,另一方面以创新创业促进就业,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劳动者走上创新创业之路。

  全球范围内工业4.0的推进,对承担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赋予了转型发展的历史使命。(刘晓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责任编辑:崔宁宁
首页 |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