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教育

首页 >> 教育资讯 >> 正文

关于如何加强《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建设的几点思考

发稿时间:2020-08-10 13:38: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以及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大学物理》是大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它将在高中物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现代科学素质。

  课程体系建设是高校育人的重要载体,具有鲜明价值属性,这其中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基础,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实现物理学由“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扩展,是发挥课程价值教育功能的重要问题。分析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的基本现状,主要问题集中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学物理课堂教学学时少,任务重。近年来,大学物理学时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改革呼声较高,教学内容基本不变,导致了教学内容与学时之间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不得不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压缩习题课与讨论环节,完成教学计划,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更无法贯穿“课程思政”。

  二是大学与中学物理教学环境不同。大学物理是大学的公共基础课,一般是大班课。同时,大学教师和中学教师不同,任课教师与学生接触、交流有限,很难及时得到学生对每次课的消化程度以及具体教学效果的反馈情况,影响“课程思政”有效开展。教学中不能及时根据反馈情况更改下次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无法形成灵活多变地教学方式,从而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能有机融合。

  三是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比较呆板。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很多教师从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转变到了使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师从粉笔灰中解放出来,但是又造成了对多媒体课件的过分依赖,过分夸大现代教学手段的作用,将它看成提高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很多课件制作得比较粗糙,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难以开展“课程思政”,造成实际的教学效果还不如传统的教学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作者建议通过课程改革加速推进,改善教学环境,提升教学质量,融入“课程思政”,主要方法如下:

  一、实现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统一。在教学过程中,长期只和一种媒体打交道,即使是最先进的媒体,也容易诱发生理疲劳,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更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所用到的数学知识来讲,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最大的区别就是,大学物理需要用到高等数学中的矢量运算与微积分,这也是很多学生为之头痛的地方。因此凡是有较复杂的公式,特别是涉及矢量的点乘、叉乘和积分的公式及运算过程,尽量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融汇“课程思政”,既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二、加强科技创新与国家发展相结合。物理本身就是一门实验科学,《大学物理》课程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验性、探究性,特别是目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应用的普及,为在大学物理中开展探究式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通过讲解与生活实际相关的物理现象,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探究这一物理现象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能产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时候再引出课堂上要讲的内容便水到渠成。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操作实验、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了解国家关键科技领域创新实践,加强“课程思政”,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激发家国情怀。

  三、探索教学模式有效互动学习策略。通过设计问卷调查与测试,收集在开展交互教学与自主学习整合与优化前后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态度、方法、动机和情感等方面信息。对教学模式与自主学习效果进行跟踪调查及研究对比分析,研究激发学生课程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因素,增强课堂内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与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改善学习气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和督促。

  综上所述,以《大学物理》本科生课程的教学为载体,任课教师可以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和实践,提升“课程思政”实效。通过上述方案的实施,可以切实提高教学成效,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大学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持,进而为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探索有效途径。(西北工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周凯)

责任编辑:李华锡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