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重庆12月26日电(通讯员 欧敏 余泳丽 陈洪彩)“我达不到孔子所说的那样,十五岁就应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而我三十岁的时候才明白自己应该踏踏实实的做些学问,比孔子说的那个时间要晚得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刘贞这样评价自己在三十岁时工作从企业到高校转变。
刘贞目前还兼任中国博弈论与实验经济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市区域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重庆理工大学低碳能源研究中心副主任。他曾在国内外权威的能源与管理类期刊上发表论文126篇(其中第一作者SSCI一区2篇,SCI检索10篇,EI检索43篇),出版专著3部、教材1部,在版专著1部,申请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2项。他还作为主持人主持了包括2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国际合作交流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项重庆市教育重大项目在内的省部级项目20余项。
青年学者刘贞在给大学生记者演示科研成果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范小凤 摄
“花一辈子在做研究的人值得我敬仰”
“刚毕业的时,没有想能够直接到高校中来。直到三十岁的时候才明白《大学》中‘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其物而穷其理也’的真正内涵。开始憧憬高校教师的学术研究与自由创新的工作。”虽是清华大学博士后学历,刘贞在交谈中却喜欢自比为一粒大千世界的尘埃般的存在。
一个实验室的人加上刘贞,共10人左右。一大盒速溶咖啡内含48袋,泡咖啡时用普通纸杯只泡小半杯水,非常浓。而每个月实验室都要用掉近144袋咖啡,小会议室方桌上,还横着2、3包大袋装茶叶。“老师都是早上七点前就到了实验室,比我们都来得早,而到了晚上十点才会离开,”刘贞带了7年的学生朱开伟说。他用了这样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的导师刘贞——“工作狂”。
2016年12月5日至11日,刘贞的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在预约采访时间阶段,刘贞在回复记者的邮件中写着“5号去上海,6、7号美国过来2位专家,8、9号上海几家企业交流”。当记者问到“这一周大概能和家人相处多久”,刘贞停顿了一下,“就今晚吧,正好孩子回来。”采访时是晚上八点,刘贞的皮鞋黑鞋面灰扑扑的,在灯光下特别显眼,这也是因为他刚从VR虚拟墙制作实验室出来,鞋面染上了墙面施工落下的白灰。
“觉得自己像一颗尘埃”,他说,“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先哲研究的立意高远、精力投入、所发现学术结果价值都使我震撼。”刘贞心中的榜样是诺瓦克,他放下很多东西,一心扑在行为经济学研究上,完成《越级合作者》一书。诺瓦克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对学术研究的执着,激励了许多科学研究人员。针对这一点,刘贞说:“花一辈子在做研究的人,值得我敬仰。”
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刘贞虽没说出口,但他一直这样做着。刘贞把自己的研究领域分成三部分。“一个领域是行为经济学理论研究,比如说研究垄断市场的边界,最优决策与理性决策的存在性。人的属性分为两种,一种是本体属性,自己无法改变的一种是社会属性。第二方面是方法研究,实验经济学,采用控制实验变量的方式研究社会制度与人类决策行为的演进。第三则是应用领域,研究可再生能源利用激励机制。”
刘贞从办公室抽屉里取出团队自主研发软件的晞纳普脑电测试仪,向记者展示这款已经投入生产的脑电波测试仪,在他团队研发的软件上可以展示佩戴者的情绪状态,不只应用在心理领域,在商业决策领域也有充分的市场需求。行为经济学实验平台也是刘贞科研团队自主研发的骄傲成果。在这个平台上有60余个实验,在高校界应用广泛。脑电测试仪、眼动仪则是经济成本降低的典范,在刘贞团队的努力下,市场售价十几万的产品成本降了近50%,这对互联网时代下对大数据分析素材的收集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重庆理工大学教授刘贞与大学生记者分享科研故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范小凤摄
“目标就是当一块学生成长的垫脚石”
现在刘贞已做了多年的科研,同时他不仅担任本科生班导师,还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当回答“什么是您做科研的源动力”这一问题时,他短短两字让人动容——“学生”。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刘贞借《大学》第一句话表达自己对对学生的要求与态度。在他看来,做大学问中的每一步都是在构建达到至善境界的桥梁。“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高人指路,高人指路不如自己领悟。”刘贞的白话解释就这样言简意赅,每一字一言都蕴含着生活沉淀下的檀香。学生是刘贞投入教学科研的重要幸福所在,他表示“自己不希望行政行为将自己和学生捆绑成师生关系,而喜欢因为相同的科研志趣爱好将我和他聚集在一起”。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越来越觉得自己距离一名导师的资格相距很远。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发展,每月都会请学校内外名师到学校和学生交流,每学期都会让学生和自己身边的外国朋友、专家沟通交流”。就在这几天,美国专家在重庆理工大学交流时,刘贞还特意叫来了本科生班级的学生和外国专家共进晚餐。
“为了做一名称职的导师,我尽全力为他们提供一个能力范围内的锻炼平台。”刘贞对此十分豁达开明,本科生的研究水平和专家交流学术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只是想让他们在外国人面前能够用英语交谈聊天,而不要太紧张。英语‘四六级’其实早就让他们有这个水平了,这个就算帮他们跨越这个心理障碍。”
在刘贞团队中,有一名得意门生朱开伟,他在本科阶段发表过优秀论文、两次夺得重庆市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一等奖,在大四时便和导师刘贞联名在《管理工程学报》《电网技术》、《石油学报》等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当记者提到为何当初报考重庆理工大学研究生时,朱开伟表示,其中的部分原因就是为了自己如父的导师刘贞留下来,这一留,到现在已是7年。“他就是我们的灵魂导师。”朱开伟这样评价导师刘贞。
在今年考博时期,刘贞也为了学生的推荐信东奔西走,他的想法得很简单,“以后的目标就是当一块学生成长的垫脚石,若能培养出一个国际一流大师,共同推进人类学术的进步,将会是我这一辈子最荣耀的事。”
“努力让自己这颗尘埃能沐浴到学术殿堂阳光”
“基础研究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加州伯克利ALS实验室的研究为其带来了世界上10多个领先的应用学科。基础理论和基础方法一定要坚实,包括学校的学科建设。我们学校在基础研究方面,虽然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们国家高校的体制是非常好的,国家对基础学科的支持,促进我国应用学科的健康发展。”刘贞说,如果将我国高校体制优势更好地运用在基础研究学科提升上,这其中的提升空间大小将不可估量。
“威廉姆森在新制度经济学中讲解了交易成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西奥迪尼与诺瓦克对互惠信任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讲解,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立一个好的信用体制,通过用户评价和追溯机制两种手段改善目前的社会环境。”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理工学生越来越多地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创业者和资本间的博弈让信任显得尤为重要,“好技术,变不成产品;好的产品,销售不出去;产品交付了,收不回来钱?若被多方追债,将会是创业学生面临的不敢想象的压力。”刘贞强调信任机制的建立对很多中小金融公司经营的影响。
在刘贞看来,如果建立了好的信用机制,用信用等级或者分数评定一个人在社会上享受的权利。制定一个机制来约束经济行为,以享有的权利作为依托,让义务和权力对等。这也是对道德、名誉和制度三种约束手段的理论运用。只有环境好了,人才才能更好地发挥他的潜力。
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刘贞提了三点建议。首先,要懂得坚持,“不管做什么,包括科研,都要养成不怕苦不怕累的品德,在外面的诱惑中独善其身,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并且坚持下去”。?第二是保持勤奋,“有一个端正的态度并愿意为之付出时间精力去做好一件事”。第三是学会合作,“行为经济学最核心的就是合作,做好主角,还要做好配合”,做人也应这样,要学会和周围的人合作,和周围的环境合作,现在的经济更多朝“合作经济”方面发展。
在重庆理工大学从教6年,刘贞身体力行地展示了一名青年学者的坚持与付出,在科研与教学领域实践真知、坚持真理。刘贞最后表示,今后将继续“踏踏实实和同学们共同进步,通过不懈努力,让自己这颗尘埃能沐浴到学术殿堂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