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教育

首页 >> 人物 >> 封面人物 >> 正文

陈壁辉:磨砥刻厉求其道,研精覃思勤育人

发稿时间:2018-05-28 13:48: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芜湖5月28日电(通讯员 任曼玉 丁立群)作为中国最著名的鳄类专家之一,他投身野外,用亲身实践从自然中获取扬子鳄的生存法诀,最终解决极危种扬子鳄的濒危难题,被誉为“中国扬子鳄之父”;作为生物学家,他发表论文60多篇,著作5本,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作为教师,他获得国家教委授予的“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和人民教师”奖章、国家人事部授予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他就是安徽师范大学首届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生命与科学学院教授陈壁辉。

  “科学不能掺假,假的就不是科学。”正如陈壁辉对待科研的态度,在安徽师范大学任教期间,陈壁辉始终兢兢业业,勤勉律己。不管是对待科研还是对待教学,他始终保持一丝不苟,尽心竭力的工作态度。

 陈壁辉在枇杷树旁留影。本人供图

  初结缘:发轫之始,敬献芳华 

  在一次外省国际学术交流会上,有外国专家提出:扬子鳄是生存在中国的一种历史自然的宝贵财富。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它们以前一直生存很好,而现在却即将灭绝。扬子鳄在进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自然历史创造和保留下来的的珍贵动物,其研究价值巨大,倘若不及时采取保护措施,扬子鳄的灭绝将会对人类进化史的研究造成巨大损失。

  陈壁辉听后感觉自己作为科研工作者责任重大。心中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驱使他与扬子鳄研究结下深刻的缘分,之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扬子鳄研究之中,数十年如一日。

  自1975年安徽省林业厅立项后,陈壁辉和搭档李炳华两人几乎跑遍了皖南的各个角落,对扬子鳄种群分布、数量、栖息地、食性、繁殖、冬眠、洞穴、活动规律等所有情况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调查并递交调查报告。1979年,在国家林业部和安徽省林业厅的全力支持下,确定于宣城市筹建扬子鳄养殖场,后改名为“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

  1981年,根据中美科技协定,陈壁辉和美国学者渡部莫娜、中科院动物所黄祝坚先生组成中美联合调查组,由陈壁辉担任组长,对扬子鳄进行为期3个月的野外调查工作。1982年,扬子鳄实现人工繁育成功。1984年,扬子鳄人工饲养和繁殖相关工作全部完成,陈壁辉等研究人员为扬子鳄物种的成功保存奠定了重要基础。

  精科研:栉风沐雨,玉汝于成 

  扬子鳄人工饲养和繁殖相关工作看似推进迅速,实则困难重重。研究调查扬子鳄的初期,一般群众因为不够了解扬子鳄研究,于是把陈壁辉当做“招摇撞骗”的人,地方干部也因为警惕性较高,视陈壁辉为“有问题的人”,要求检查他们的证件。当时现存扬子鳄居住地大多是人烟稀少、交通不便、偏僻的山圹和灌溉沟渠。因此陈壁辉等人每天至少需要步行20公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深入自然,勤于实践是陈壁辉的致胜法宝。他认为扬子鳄在其生活的生态系统内,与其他生物和非生物的自然条件组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与人类离不开社会的道理是一样的。因此,每当在研究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陈壁辉就会深入自然之中寻找答案。确定鳄卵孵化温度、布置满足扬子鳄性腺发育要求的环境条件,制定收集鳄卵时必须遵守的技术操作规范,这些都是陈壁辉在自然中探索的答案。

  正如他自己所说:“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这些都是大自然教会我的。”到屠宰场取蛔虫和各种寄生虫,到塘边捕捉水螅以作为科研标本,这些都是陈壁辉与自然亲近的方式。凭借这种对科研不懈探索的精神,陈壁辉出色地完成了扬子鳄研究的系列工作。

  勤育人:春风化雨,桃李芬芳 

  陈壁辉认为科研和教学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教学过程中的分类内容可能有些枯燥,但将概念贯彻于实践之中就会使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并形成清晰的概念,无需死记硬背就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他从1959年起就经常带学生一起进行科学研究,师生共同进行安徽省兽类区系研究、安徽省鱼类资源调查、经济动物个体生态学研究等活动。

  他希望在一次次的实验中同学们能够初步了解进行科学研究的主要步骤,调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回到实验室后应实施的相关工作。也希望自己能传授给学生更多知识和实践经验,以便未来他们可以更好的投身工作岗位之中。

  陈壁辉对学生们研究工作的指导非常认真,在修改论文时,细致到连错别字和标点符号都一一指出。那时的科研论文都是手写稿,陈壁辉一遍又一遍地在稿纸上修改直到论文完善,从不厌烦。他不仅对自己有高要求,对学生的要求也非常严格。一个冬天的早上,学生因为赖床竟然忘记了上课的时间,陈壁辉看到实验室只有两个人后,亲自到宿舍把学生们从床上拉起来,并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虽然陈壁辉在学术上被学生们视为严师,但是在生活中却是非常友善且具有亲和力的。他的学生,现任安徽师范大学生命与科学学院院长吴孝兵回忆道:“陈老师在生活中总是面带微笑,给人一种亲和感。从硕士研究生阶段我就在陈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从事扬子鳄的研究,一直到现在。陈老师对我研究方向的选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对扬子鳄的研究充满感情,他的执着也深深地感染了我。”

  严律人:束身自重 砥砺德行 

  陈壁辉始终认为科学研究是探索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不能掺入丝毫主观猜测,其结果是要为人类服务的,故需反复验证,经得起时间考验。在自己的科学研究他也将这种想法始终如一的贯彻其中。

  在扬子鳄研究的初期,由于实验仪器的缺少,如果要测量地下扬子鳄洞穴的温度,陈壁辉等人只能用铜管从地面上往下打一米多深,将温度计用绳子放在铜管内测量后,然后再取出观察。为了最大程度的降低实验误差,这样的步骤,陈壁辉往往会不厌其烦地重复很多次。

  不仅对科研有着严格的要求,陈壁辉对学生和子女的要求同样很严格。陈壁辉心底期望他们个个能成栋梁之材,因此常希望他们多把精力和时间放在学习上,哪怕是节假日,也不能浪费时间。陈壁辉常督促他们牢牢掌握课本知识,并且要经常到图书馆查阅新出版的相关期刊杂志,了解学科发展的情况。

  在安徽师大校园内居住时,晚饭后,陈壁辉常和同事一起在校园内散步。星期天晚上,每当他们散步到生化楼前,看到生物系的实验室一排灯火辉煌,便知道有老师和学生在实验室里忙碌,此时,陈壁辉的心中就会感到非常欣慰并默默祝福他们早日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发轫之始,敬献芳华,这是一位老人对生物学的坚守与热情;栉风沐雨,玉汝于成,这是一位学者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治学无边,桃李芬芳,这是一位师者用心浇灌的成长之花;束身自重,砥砺德行,这是一位科研工作者对于科学研究的认真态度!从青葱少年到耄耋老人,从科研之道到育人之“道”,陈壁辉身体力行,从未停歇,即使芳华逝去,他坚韧不拔、精益求精的科研态度必将薪火相传。

责任编辑:李华锡 冯佳丽(学生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