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教育

首页 >> 文字列表 >> 正文

北大教授刘颖:“非典型”科学家的别样人生

发稿时间:2022-09-30 08:33: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刘颖。北京大学供图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叶雨婷

  “29岁时,她成为北大最年轻的博导”,去年,一篇文章突然在网络上刷了屏。刘颖这个名字,突然成了不少网友和媒体关注的对象。

  2013年,29岁的她来到北大,在燕园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成为当时北大最年轻的博导。如今,她是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是不少科学类颁奖典礼上的常客。但在课堂与实验室之外,她的身影还活跃在各个“舞台”:学校合唱团里、长跑队伍中、科普镜头前……

  “我从小就梦想当一名科学家,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实验室,可以自由地探索自己好奇的科学问题。”刘颖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颖从小就对自然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心。年幼的她喜欢观察蚂蚁搬家、分食,还爱读《十万个为什么》。在中学的实验课上,她第一次尝试从香蕉中提取DNA。神秘的基因,竟然通过几个简单的步骤就能够获得,这令刘颖惊奇而又兴奋。从此,奇妙的自然在刘颖的心上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她逐渐认定自己对生命科学的热爱。

  后来,她在高考时填报了南京大学生物专业,并坚定地勾选了“不服从专业调剂”。

  随着研究的深入,她对生物这一领域的热爱也愈发浓厚。在这个领域做得越多,认识得越多,越发让她觉得“生命太神奇,而我们知道的太少了”。

  研究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刘颖回忆,这就像是爱迪生一遍遍地试灯丝材料,每一个结果都提供了信息。“我不断地修正假设和重新设计实验,终于在博士二年级下半学期有了突破。”

  她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紧接着就开始寻找,到底是什么蛋白质导致这样的现象。在寻找这个蛋白质两个多月后,她终于发现了它。这个研究突破也顺利地发表在了国际顶级期刊上。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就要保持对研究的‘最纯粹的好奇心’。”刘颖说。

  29岁时,刘颖来到了北大,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实现了自己的儿时梦想,她主要研究细胞应激与稳态调控。

  刘颖表示,细胞是构成生命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元。理解每一个细胞内发生了什么事,对于理解整个生命体的运作至关重要,而细胞所处的环境和它内部的状态又是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的。

  刘颖的工作正是研究细胞如何感知变化,并调整自己来适应环境。这一课题与一些常见的代谢疾病、衰老相关疾病和癌症都密切相关,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前景。

  2019年,在北大工作近6年的刘颖凭借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突出贡献,成为“科学探索奖”的首届获奖者之一,这是国内金额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奖励计划。

  在刘颖看来,这是对她科研方向选择的一次肯定。“至少在选择课题的时候,我就会放弃那些能较快地发文章,但研究意义没有那么大的课题,而真正地去专注于一些需要更长时间的探索,更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的课题上。”

  在科研之外,刘颖同样热衷于科普教育事业。

  五年前,刘颖参与录制了一系列小学生命科学课和生活中的实验课。这系列视频至今仍常常被播放,刘颖偶尔会收到家长来信,向她分享孩子的学习热情,也会请教一些科学问题。这种被认可的感觉令她备受鼓舞。

  在这之后,刘颖还为乡村孩子带来阅读与科普课,她还参与了电视台科普类节目的录制,翻译过外国科普书籍。

  “做科普这个事情,就是你可能在自己都不知道的情况下,给孩子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科学的种子,也许之后某一天它就会发芽,会开花,会结出果实。” 刘颖说。

  科研中的刘颖严谨较真,但在课余时间,她又像个亲切的邻家姐姐,喜欢和学生们聊天,偶尔聚餐吃饭。

  不久前的开学季,刘颖每天都会和一名同学单独吃一顿饭,借此机会和学生有更充分地沟通。“虽然我们就是在办公室吃个盒饭,但这种安静又轻松的方式,可以很好地了解同学们的近况和思想,也可以了解到他们现阶段对于科研和人生的困惑。我比他们年长一些,希望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可以让他们在人生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

  刘颖爱好多多,她认为兴趣爱好对于自然科学专业的学生尤其重要,是对生活很好的调剂。

  来到北大之后,刘颖参加了教职工合唱团。合唱团的排练令她十分快乐,“我喜欢唱歌,也喜欢认识其他专业的人,这是一举两得。”作为合唱团的一员,她时常参加学校的各项大型活动,一展歌喉。去年的毕业典礼上,刘颖穿着导师服为毕业生们演唱《燕园情》,以自己的方式赠予毕业生们临别祝福。

  不仅如此,看起来单薄的刘颖还是一位经验颇丰的“马拉松老将”,刘颖也经常将自己的科研道路、人生经历与马拉松联系起来。

  “跑马拉松和做科研很像,都是一个长久的过程,认准了一个目标就坚持下去。其实是在和自己竞赛,更重要的是突破自我、享受过程。”刘颖说。

  回过头来看,刘颖实现了小时候的梦想,那么下一步的目标在哪里?“我想,人都是不满足的,如今,我希望在科研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发现探索一些以前完全没有人涉足的问题和领域。”

  去年,刘颖与一些科学家一起完成了为期两天的沙漠戈壁徒步。在沙漠里行走,她想起《一代宗师》的经典台词:“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于刘颖而言,科研是“见自己”的过程。她在科研的路上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兴趣、目标,这给了她很强大的内在力量,让她觉得人生每一天都有意义。“见天地”是做科普和参加社会上的公益活动,因为她需要和这个世界打交道,然后理解人生。而教育则是“见众生”,在理解了自己、感悟了人生之后,她将自己的所得所想传授给下一代的学生。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