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教育

首页 >> 文字列表 >> 正文

改变高中“唯分数唯升学”倾向,从评价主体多元化开始

发稿时间:2022-01-11 11:36:00 来源: 南方都市报

  教育部近日印发《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下称《评价指南》),提出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坚持以学生全面培养全面发展为核心,聚焦学校办学质量,构建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要着力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倾向,切实提高全面育人水平,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改变“唯分数、唯升学”倾向,已是老生常谈,这既是学界与社会的共识,也是高中在教育体系中的定位所决定的必然方向。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与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进一步明确为“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而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从教育部对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任务与培养目标中不难看出,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拥有思考能力、独立人格的人,是核心所在。在这一定位下,高中教育所强调的必然是素质教育,而不可能是应试教育。

  然而,在很多甚至可以说大部分家长心中,普通高中是通往大学的必经之路,是升学的关键一步,高中教育的最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们考上理想的大学。对于家长的这一普遍想法,无需苛责,毕竟,在目前的就业市场上,学历门槛依然存在,一纸文凭、从一所好大学毕业都可以成为孩子的筹码,让他们日后的职业发展道路更为顺畅,或至少获得与人同场竞技的资格。而在目前的升学体系之下,高考仍是最主要的方式,因此,家长以功利化的态度面对高中教育,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结果,而不是导致功利化高中教育存在的原因。

  《评价指南》特别强调,普通高中要正确处理考试升学与发展素质教育的关系,将高考升学率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结果之一,不给年级、班级、教师下达升学指标,不将升学率与教师评优评先及职称晋升挂钩,不公布、不宣传、不炒作高考“状元”和升学率。这样要求当然是对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功利化的教育评价方式,普通高中也必须朝着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倾向的方向努力。但要实现“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引领全社会树立科学教育理念”,需要整个教育体系经年累月的深化改革,而非一时一地的某一措施。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在现有教育体系下,对改变“唯分数、唯升学”倾向完全无能为力,《评价指南》提出构建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就是一个不错的切入口。以前,政府与家长是教育评价体系构成的主体,教育部门掌握着学校评级、评优的标准,决定着学校评为省市区不同等级的指标,而家长则决定了每一间高中的口碑,在家长之间形成一个复杂而成熟的民间评价系统。但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家长,都不是高中教育的实际参与者,高中教育的实际参与者主要是教师与学生。构建办学质量评价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评价指南》提出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办学方向、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学校管理、学生发展等5个方面,共18项关键指标和48个考查要点。不过,从评价主体多元化开始,尤其是把真正的参与者教师与学生纳入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逐渐实现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或者是一个可行的路径。

  改变“唯分数、唯升学”倾向,需要时间,更需要教育体系的深化改革与社会观念、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从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开始,建立起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也许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