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教育

首页 >> 文字列表 >> 正文

上海交大孔海南:58岁接棒成为“洱海守护者”

发稿时间:2021-10-09 08:00: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包晨静 江倩倩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烨捷

  “做洱海的守护者,我无怨无悔!”这是上海交大一名有着38年党龄老党员的心声。他就是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洱海项目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席教授——孔海南。

  在洱海治理的背后,离不开孔海南这个年过半百毅然回国“创业者”的艰辛付出。

  。他长期从事湖泊流域污染控制与治理,他和他的团队用10年积累、5年实践、3年攻坚,让曾被过度开发不堪重负的美丽洱海,逐步重现了昔日大理“母亲湖”的风采。

  洱海治理的成果被称为全国湖泊治理的生态样本,被列为国家水专项重大标志性成果,被原环保部表彰为“洱海保护模式”,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通过科学治理,全国的江河湖海都可以得到有效治理,重现青山绿水的美好环境。

  孔海南于1983年获同济医科大学环境医学学士学位,1988年—2000年在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水环境部担任研究员,期间攻读了环境工程博士学位并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2000年,年过半百的他毅然决定回国到上海交通大学任教。

  回国后,孔海南利用其在日本研发的技术和积累的经验,先后参与太湖、巢湖、西湖、洱海、滇池、长江三峡、苏州河等河湖、水库的综合治理与示范工程。然而,最为牵动他心的要数大理的洱海。

  从上世纪90年代始,洱海长期遭受湖水富营养化折磨,两次大规模蓝藻的暴发,湖水水质急剧恶化。洱海保护被纳入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在这场洱海保卫战中,孔海南和他的团队联合中国环科院、中科院水生所、中国农科院等几十家单位,用十来年的时间,使洱海的水质从浊到清,连续3年保持在国家II类、Ⅲ类水质标准。

  2006年,在洱海项目启动时,孔海南已年满58岁,且患有房颤型心脏病以及高血压等疾病,曾两次在校园和洱海现场发作晕倒。

  他的身体和年龄本来不适合作为重大科研项目负责人以及承担科学研究的工作,更不适合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高原现场工作,但他考虑到国务院已批准了包括他本人在内的专家建议,设立了“国家水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专项”,他毅然选择担任项目负责人。

  在洱海项目实施的多年时间内,孔海南每年在上海家中待不上一个月的时间。他坚持自己做低盐清淡的三餐饮食,减少高血压病的发病几率,随身带有心脏节律监视器与袖珍心电图机,以防万一应急等措施。2012年5月,洱海项目进入验收阶段,每周他的心脏病几乎都要发作,但他一直坚持到当年9月项目验收结束,才紧急回到上海连续进行了两次较大的心脏手术。

  据悉,十多年来上海交大团队共有师生1000余人次驻守洱海等河湖治理一线,目前有20余名师生常年在大理等地进行实地科研,共完成野外样品采集3万余次,分析水质指标16万余次。

  2019年10月24日,孔海南在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相关负责人见证下,慷慨捐资200万元人民币,为上海交大洱海保护人才教育基金注入了第一笔资金。

责任编辑:原春琳
责任编辑:李华锡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