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教育

首页 >> 文字列表 >> 正文

陈杰:在全球变化水文学领域发出中国声音

发稿时间:2021-01-29 09:26: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胡林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雷宇

  归国五年来,从事全球气候变化及其水文响应研究的80后海归陈杰,频频在全球变化水文学领域发出中国声音。

  他带领团队揭示了全球变暖下降水径流过程的响应机理,构建了气候模式输出变量的多维降尺度模型,提出了动力与统计相结合的极端水文事件预测方法,量化了气候变化对极端水文事件的影响及其多源交互不确定性。

  “科学虽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从湖南宁乡农村走出,海外求学七载后,他实现了出国前父亲的那句家国嘱托:“学有所成,就要回来报效祖国,建设好自己的国家。”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攻读学士和硕士学位期间,陈杰将科研兴趣锁定在全球气候变化下的水文响应研究。为了加强该领域的研究,2008年硕士毕业后,陈杰远赴加拿大魁北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变暖改变了水循环过程,对降水、蒸发、径流等气象水文要素造成了直接或间接影响,导致极端水文事件的演变更趋复杂,严重威胁着区域粮食、防洪、供水和生态安全。

  “我国气候条件复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风险高。”毫无疑问,研究流域降水径流对全球变暖会有何种响应,对未来极端水文事件的灾害风险会有何影响,如何降低此类事件评估的不确定性,都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与社会经济效益。

  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需求,陈杰将博士研究方向定为“流域径流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不确定性”,重点关注气候变化水文响应研究中的降尺度方法和不确定性。

  对他而言,这是几乎陌生的领域。虽然已有人涉足,却鲜有突破。交叉学科广泛,涵盖气象和水文等专业知识,对数学、英语和计算机编程能力要求也很高。研究进行到一年零八个月时,既定的方案在应用中不可行,让他一筹莫展。

  “做科研,每个人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个人的不懈坚持和团队的力量。”陈杰主动与实验室成员以及相关单位展开交流,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梳理研究思路。期间他还从加拿大赶赴美国,在农业部门实地学习了一周。

  博士课题研究到第三年时终于突破,陈杰的研究终于“苦尽甘来”——其博士论文获得2012年度拿大魁北克大学最佳博士论文奖,他也收获了加拿大博士研究最高学术荣誉——加拿大总督学术金牌奖章。

  2011年至2015年,陈杰开展了博士后研究。他说,国外做科研很纯粹,科研服务环境融洽。研究数据由专业团队提供,报账、电脑软件系统安装等琐事也有专人打理。加拿大的生活环境怡人,加之待遇优厚,有不少留学的同事会移民留在当地。

  留学期间,陈杰结了婚,有了两个女儿,一家人生活甜蜜而幸福。陈杰父母均在国内,海外求学七载后,他对祖国的挚爱和对家人的思念,在心中愈发强烈。“父亲的那句嘱托,我始终没有忘记。”他下定决心回国。

  2016年2月18日,在婉拒单位的一再挽留后,陈杰带着家人登上了回国的航班。当时,小女儿出生还不到3个月。

  陈杰作为高水平人才引进武汉大学,被聘请为水利水电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一切从头开始,陈杰忙着组建团队、探索课题、召集海外学者来华交流、培养学生。

  “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总觉得时间不够用。”这位80后年轻学者,经常利用赶火车、坐飞机的间隙备课、修改论文。常常有学生在凌晨一点还会收到陈杰发来的邮件。

  针对全球气候变化下极端降水预测难的问题,陈杰带领团队持续攻关,提出了“四维(降水时序、极值、非一致性、时空相依性)一体的降尺度模型”并于2018年在网络平台开源发布,从全方位多维度提升极端降水的模拟与预测精度,该成果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有50余位国际学者发来邮件,探讨该模型的使用与合作。

  迄今,陈杰围绕该领域先后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79篇,其中SCI论文68篇,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国家青年人才计划和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

  他还担任了《Journal of Hydrology》、《Hydrology Research》等国际期刊副主编,国际水资源学会中国委员会常务理事、国际水文科学协会中国委员会地表水专委会副主席。

  攻读硕士和博士期间,陈杰的导师会实时总结研究进展,定期开展成果汇报与交流,并且及时转化成研究论文。得益于这些方法,他三年就顺利取得博士学位并发表了8篇SCI论文并获得多项奖励,一度刷新母校学院的科研历史记录。

  陈杰将这一方法融入研究生培养模式。在每周五会用一整天了解每位学生的研究进展,指导解决研究难题。“这会超过我一半的工作时间,但培养学生意义重大。”

  在武汉大学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硕博连读生李威看来,年轻的陈杰老师治学却极为严谨。2018年10月攻读硕士期间,他曾在老师的指导下研究气象水文预报,花费半年多时间写出了自己第一篇科研文章。

  “原本信心满满,没想到从前言到结论,老师几乎作了全文修改,每篇参考文献和每处标点符号都不会放过。”此后,陈杰又帮他修改了五遍才允许投稿,最后成功发表在气象水文领域权威期刊上。

  “做科研起步会比较难,但作为老师,我们要不断引导和鼓励学生,一段时间后一定会有收获。”陈杰指导的一名本科生毕业论文获得湖北省优秀学士论文,一名研究生论文获得全国高等学校水利类专业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

  刚刚起步的教书生涯里,陈杰开始体味到一种海外不曾有过的快乐。潜心治学,立德树人,为祖国培育出一位又一位科研人才,“胜过一切科研成果。”

  2021年“元旦节”当天,他召集五年来培养的“陈门弟子”在汉聚会。“毕业的和在读的硕博研究生加起来有近30位,坐了满满3桌。”

  那一刻,陈杰觉得,特满足。

责任编辑:胡梦飞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