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教育

首页 >> 文字列表 >> 正文

一位高校教师的三年驻村扶贫路

发稿时间:2021-01-04 12:45: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陈宪德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连日来,在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独山镇沙岗店村,老百姓有了新盼头:村里种植的特色黑木耳正式上市了!

  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孔洋波一直忙前忙后,从做黑木耳包装到跑销售渠道,他事无巨细忙碌着。考虑雪天天气寒冷,他还带领村两委入户看望独居老人。

  独山镇沙岗店村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双基”建设落后,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三年多前,村集体收入还是零。2018年4月,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团委书记、辅导员孔洋波踏上了这片土地。

  近三年来,孔洋波以沙岗店村为家,骑着电动车跑上跑下、进村入户,硬是从一位高校教师、一个扶贫“门外汉”成长为扶贫工作的行家里手,蜕变为村里贫困群众的贴心人、知心人。

  驻村后,他入户走访1200余次,不辞辛劳地为沙岗村的脱贫工作出主意、想办法。“我们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

  该村贫困户李福超,为照顾患病的家人和90多岁高龄的父亲,无法外出务工。在扶贫工作队帮助下,李福超自主创业,搞起了20余亩龙虾养殖。2018年年底,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超过6000元,顺利脱贫。2019年,他把养殖规模扩大到40亩,还发展了稻虾共养。

  近年来,扶贫工作队积极争取各类资金500余万元建设扶贫产业园、改善村里基础设施;通过联系企业设立公益性岗位等,安排50余名贫困户就近就业。

  孔洋波还整合、协调资源。连续两年,他协调安徽工业大学校医院到村开展义诊,组织大学生来村支教,走访关爱留守儿童家庭。“驻村干部与群众之间最好的连心桥就是情感,要与群众讲发展,更要感情。”

  他还帮助瘫痪二十余年的贫困户王永和申请办理了低保、残补,联系帮扶单位、爱心企业上门慰问;为了让贫困户盛学友下肢瘫痪的女儿安心学习,他多次与学校协调沟通,安排住宿……

   “驻村干部一定要成为老百姓的保护伞,做到日常生活扑进去,重要时刻顶上去,紧要关头豁出去。”孔洋波说.

  在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孔洋波带领全村党员、志愿者构筑疫情严密防线。2020年7月,面对汛情,他深夜冒雨转移安置群众,确保全村村民生命安全、财产得到有效保障。汛情后,他迅速带领大家开展生产自救。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年底,该村集体收入突破了30万元,全村贫困发生率从最初的14.3%降至0。

  他表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未来的日子里,将带领乡亲们共同努力,力争把沙岗店村建成产业兴旺、绿色生态、乡风文明的富美乡村。

图为孔洋波(右)看望沙岗店村留守儿童

图为孔洋波(右)与贫困户探讨稻虾养殖问题

责任编辑:梁国胜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