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教育

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新闻 >> 正文

辽宁一小学家校联系平台被指捆绑消费 学校称非强制

发稿时间:2016-11-03 14:42:27 来源: 澎湃新闻

  近日,有家长反映,辽宁阜新市站前小学提出让家长开通家校联系平台,不仅要花100元购买手机,而且每月要交费29元,合同期为两年。

  对此,站前小学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确实通知过家长办理该业务,但并非强制,交费也不经过学校之手。

  运营商方面则表示,开通该功能是免费的,手机也是免费赠送,家长缴纳的100元是预存话费,每月交的29元是家长订购的一项套餐。

  2011年至今,安徽、深圳、陕西、四川、重庆、北京等地陆续出台了针对校讯通类平台的清理整顿的政策。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海认为,凡有市场竞争的项目,应让家长和学生自己选择,以便廓清学校和利益方之间不当关系的嫌疑。学校不能利用其对家长和学生的优势地位做近似强制消费的事项,应该彻底杜绝成为不当利益链的关键一条,而政府也应该也把类似事件当做纠正行风的抓手。

  家长:感觉“被自愿”

  10月18日,辽宁省阜新市站前小学家长李国雄(化名)反映,9月下旬开家长会时,学校班主任提出一年级家长要开通中国电信的“翼校通”平台,需要购买一部100元的手机,之后每月向该通信运营商缴纳29元,并要缴满两年。但他听说亲戚家的孩子每月只需要向另一家运营商的该类服务每月交5元即可使用这一功能,对此他感到不解。

  10月19日,站前小学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确实通知过家长办理该业务,之后电信公司曾在学校附近设点办理预售电话费,但并不强制,交费也不经过学校之手。

  10月21日,负责站前小学“翼校通”业务的电信客户经理何女士也回复称,家长办理该业务并非强制,手机为免费赠送,家长每月缴纳的29元是订购套餐的话费。虽然公司会推荐家长办理话费套餐,但开通“翼校通”功能是免费的。“可以不办理套餐,只要家长把电信号码给客户经理,由客户经理将号码添加到业务平台上即可。”

  但家长李国雄则表示,“翼校通”业务是开家长会时直接由学校告知的,当时班主任没有提及安装是免费的。当天,学校教务处老师向家长们收了钱,发了手机。大部分家长都当场交了100元预存话费,而且有的家长原本有电信的号码也被告知要办理新号才能加入该平台。

  “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在记事方面有困难,抄写黑板的作业有时候抄不全。”李国雄认为,虽然学校没有强制家长们开通,但家长却有种“被自愿”的感觉。“交费的时候没太在意,但事后想想不太对劲。”他说,“翼校通”是学校布置作业、发布通知、与家长保持联系的“官方”渠道,这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强制。

  对于两种矛盾的说法,10月20日,阜新市海州区教育局行政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该业务由家长自愿办理,“根据学校提供的回复,学校没有经手这个钱,完全是家长和电信之间的事情”。这项业务主要针对低年级学生,对于不愿意办理的家长,学校老师会采用口头转告的方式,或者让学生记下黑板内容的方式,把作业内容和要求通知到家长。

  他还介绍,此前该校曾使用另一通信公司的类似产品,然而由于地区信号不稳定而改换了业务。家长李国雄称,类似的家校联系平台在当地已开展多年,学校使用普遍。但该地区运营商表示,该业务的具体使用覆盖率不便对外透露。

  据官网介绍,“翼校通”是通信运营商提供的一种家校沟通平台,主要功能包括为中小学校、教师及学生家长提供日常交流互动、安全管理等服务。利用手机、互联网,方便快捷地实现学校通知、家庭作业、在校表现、考试成绩、课堂评语、班级相册等教学信息的传递与互动。

  各地陆续清理整顿家校联系平台

  2003年左右,通信运营商相继推出“校讯通”、“校信通”、“家校通”、“家校E通”等针对家校联系的增值业务。但校讯通等类似平台被迅速推广普及使用的同时也不断伴随着质疑的声音:是否有变相强制收费之嫌?学校是否参与了利益分配?如何杜绝信息的泄露?

  2010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发布《关于规范中小学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出“中小学按照规定收取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必须坚持学生或学生家长自愿原则。严禁强制或变相强制提供服务并收费。学校和教师在为学生服务、代办有关事项的过程中不得获取任何经济利益,不得收取任何形式的回扣。确有折扣的,须全额返还学生。”

  “校讯通”业务早在2011年3月就被安徽省教育厅明令禁止,但之后却越演越烈。2012年10月,人民网也曾对安徽部分市、20多家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展开调查。调查显示,由三方构成的黑色利益链是“校讯通”禁而不止的根本原因。“校讯通”业务共有三方参与,通信运营商、软件开发及推广企业、学校及教师,三方利益分成比例大致为:5:3:2。安徽省约有120万“校讯通”用户,每年费用多达1.4亿元。

  2013年12月,深圳罗湖市场监管分局以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为由,对深圳三家“校讯通”营运商作出各罚10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同月,深圳市教育局发布《深圳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家校沟通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表示学校发通知短信,费用由学校出且不能以校讯通作为家校联系的唯一渠道,而学校也不得参与校讯通推广、订制。

  随后,陕西省、四川省、重庆市、北京市等地陆续出台了针对校讯通类平台的清理整顿的政策。

  2014年6月,北京市教委、市新闻出版广电局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2014年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工作的意见》,其中要求学校、幼儿园不得为“校讯通”办理提供便利条件。12月,重庆市教委下发《关于切实规范中小学使用校讯通等通讯工具的通知》,对有偿使用校讯通类平台进行整治。2015年10月,南京市教育局召开了规范家校沟通信息工作通气会,叫停有偿校讯通类平台。

  此外,据央视新闻报道,就在2016年9月24日,浙江省平湖警方破获了一起信息泄露案。泄露信息包括省内10个地区245所学校共计50多万条数据。犯罪嫌疑人正是通过“校讯通”平台的后台窃取到了数据。

  专家:学校不能做近似强制消费的事项

  “除了教育的必须的收费项目,应明确规定,任何付费项目皆不能由学校渠道直接进到家长和学生;凡有市场竞争的项目,应让家长和学生自己选择,以便廓清学校和利益方之间不当关系的嫌疑。”11月2日,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海向澎湃新闻表示,该事件中虽有两种矛盾的说法,但真相不难弄清,关键是利益驱使下,当事人是否有动力来自揭真相。“学校和家长沟通,完全可以用微信或其他通讯工具,何必安排其他付费业务?”

  于海教授认为,学校不能利用其对家长和学生的优势地位做近似强制消费的事项,例如强制参加补课、强制订购校服。“教育项目乱收费曾经引出很大的民愤,后经强力干预,信息公开,才让局面有所好转;如今这样的非教育项目如果真的是照样经由学校渠道收费,说明学校还是因为占着对家长和学生的不对称优势,为了蝇头小利,自毁清誉。”学校应该彻底杜绝成为不当利益链的关键一条,而政府也应该也把类似事件当做纠正行风的抓手。

责任编辑:崔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