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教育

首页 >> 人物 >> 校园通讯员 >> 正文

邓书宁:吹尽狂沙始到金

发稿时间:2019-10-14 11:29: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我是邓书宁,是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2016级学生,入学两年以来,我积极组织参加各种活动,努力丰富大学生活,曾获校级先进个人、校级优秀志愿者、“百所高校防艾竞赛”优秀组织者、学生干部特别贡献奖、社会实践全国金奖、中青网年度优秀通讯员等多项荣誉。现为四川农业大学党委宣传统战部新青年通讯社理事长、2018年中国青年网暑期实习生。

  全面发展 做无所不能的多面手

  “我们最坏的习惯是苟安于当下的生活,放纵自我,我们最糟的旅途,是迷茫地走在路上,放肆惬意。”这是我大学以来,最常用来勉励自己的一句话,高中时总听人说大学就轻松了,然而在入学那一天起,我就告诉自己,若想要四年后可以不带遗憾地走出校园,那么我便万不能陷入大学的舒适区。

  新青年通讯社、志愿者协会、班委集体、篮球队、主持团.....带着要让自己大学丰富起来的信念,大一,我加入许多组织,拥有着学生记者、志愿者、班委的多重身份。这一年来,我在不断摸索、不断探寻,自己到底想要怎样的大学生活,有了太多甘苦珍贵的回忆,在通宵自习室熬夜写策划、凌晨5点出门采访拍摄校园环卫工、在暴雨拍窗的深夜里一遍遍修改稿件、牺牲无数次本该回家的周末去做志愿活动.....在一点一滴的付出中,小菜鸟的羽翼慢慢丰满着。

  “付出就有收获”这句话被用烂的老话看似俗气却饱含真理。短短一年时间,我从单独做志愿到将志愿活动带入小班团组织生活;从跟着师姐师兄学写策划到自己成为全国高校防艾竞赛优秀组织者;从小干事到校级优秀志愿者,从特殊儿童教育中心到云南偏远山区的希望小学;从日常校园活动到扶贫调研全国金奖;从在空间发说说宣传到将校园事件报道到国家级新闻平台……褪去了刚入大学时的青涩,做活动、写策划、走进乡村调研、走进大山支教,我让自己成为了无所不能的多面手。

  在其位,谋其职 做校园正能量的传播使者

  《川农学子快闪卖苹果,筹集善款3800元》、《六公里五小时:保险责任行走访调研在路上》、《四川高校大学生开班会用“视频直播” 网友称“很6”》、《四川大学生记录留守儿童生活 最美的祝福守望花开》、《寻访山村剃头匠:镜头定格青丝间游走的半生岁月》、《听老兵刘百会讲抗美援朝:生是国家生,死为国家死》……细数一路收获,30余篇稿件成了我在通讯社成长的最好见证,人民网、中国青年报头条、微博热搜、大V转载……一路走来,越是向上,所见之景越是极致。

  我渐渐明白,若想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最好,所做之事往往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卸下的包袱越来越多,对学生记者的选择却越来越坚定,我在一篇篇发稿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在一场场培训会中教授他人也磨砺自我,在一次次审稿工作中感受到新闻编辑所担责任之重,我的眼光不再局限于一个小小的通讯员,我想为这个带给我成长与收获的组织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志愿加入四川农业大学新青年通讯社。以宣传高校,服务同学为宗旨;以丰富校园生活,传播校园文化为己任;以"诚信、开放、创新、高效"为实践理念;努力学习,认真工作,以最高的热情,最大的责任,担当川农大正能量的传播使者。”成为采编部部长后带着新人参加入职仪式的誓言,一字一句,仍回响耳畔,一年以后,我再次站上竞选台成为新青年通讯社理事长。

  新青年通讯社,原名中国青年网校园通讯社四川农业大学记者站,2015年建站,2016、2017年连续两年三下乡发稿量全国第一、连续两年获得年度优秀通讯站称号、培养出数十名中国青年网年度优秀校园通讯员、发表多篇热搜稿件、新闻报道被团中央、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机构收录.....师兄师姐们为通讯社挣得这一项项成就如数家珍,不仅带给我勉励也让我自豪成为一名校园记者,在未来的路上我也将带着这份压力与动力,继续前行。

责任编辑:崔宁宁